医学影像的质量管理概述.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6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医学影像的质量管理概述.pdf

医学影像的质量管理概述.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医学影像的质量管理概述一、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质量质量是指产品的特性及满足用户和其它相关方面要求应具备的性质。对影像诊断来说,质量就是“影像本身或该项检查固有的、决定是否能满足临床诊断目的、作为评价对象的性质的总和”。可以认为,影像质量就是对诊断的价值。2.管理管理是指导和控制各组织的相互协调活动,即制定计划及完成计划所进行的一切活动。3.质量管理是指制定质量计划,并为实现该计划所开展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它包括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一切活动的全部过程,是结合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形成的理念、精神、质量标准、价值及行为准则,是一种质量文化。在这里质量管理一词是广义的,不是单纯的质量控制。4.全面质量管理所谓全面质量管理(TQM)就是为了最经济地生产、销售令用户充分满意的合乎质量标准的产品,将企业内所有部门为质量开发、质量保证、质量改进所付出的努力统一、协调起来,从而能达到效果的组织管理活动。对于医学影像,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明了影像质量既是影像学科全员的存在价值,又是患者的期望。质量等于用户(患者)的利益,其结果是质量提高,本部门的利益也会得到提高和发展。二、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目标(一)质量管理的必要性1.检查设备与频率增加目前X线检查项目有五十多种,X线设备的数量与机型种类也越来越多,致使X线检查的频率呈直线上升状态,据统计世界上拥有41万台X线机,其中76%集中在发达国家。这说明一个趋势,X线检查设备与频率的增加,与国民经济、生活水平、保健事业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用X线检查频率也出现了迅速上升的趋势,因此加强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也是势在必行。2.剂量控制X线检查的辐射剂量存在着巨大差别,不同类别的X线检查项目,其辐射剂量可有1000倍的差别,既使是同一种项目,而选择了不同的设备和技术参数,可有的10~100倍的差别。这不禁令人发问,为了达到诊断目的,某一种检查的照射剂量究竟应该是多少?这一问题必然要通过质量管理来完成。3.设备投资随着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对X线设备的投资及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在我国每年要投入大量的外汇资金用于为医院购置X线设备。如果没有一个严格周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其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是不可想象的。4.诊断需要没有质量管理的实施,则不能保证图像质量的稳定性,难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如此也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及患者、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增加和错误的诊断结果。5.综合效益实施质量管理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效益,如图像质量稳定且标准,减少受照剂量,明显降低重拍片率,减少设备损耗等。总之,可获得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二)质量管理的目标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以最低辐射剂量获得较高的影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就是体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具体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1.提高放射科各类专业人员的管理水平。2.改善放射科各类专业人员之间的横向联系,对全面质量管理达成共识。3.建立健全各项X线检查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及评价方法,为放射学新的发展方向提出更加客观、正确的决策。4.通过代价-危害-利益分析,以经营的观点管理放射科。三、质量管理程序及体系建立(一)质量管理程序质量管理是一种活动,是一项组织行为。因此,首先应建立一个QC活动小组,同时要与管理者达成共识,然后按一定的管理程序开展QC工作。质量管理活动开展的程序,是由题目(问题)的决定(包括建立目标及其理由)、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对策探讨、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的制定、总结等八个程序组成。(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所谓医学影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员参与,充分发挥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作用,建立严密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以达到合理的最低辐射剂量和最低医疗费用,确保影像质量、设备质量、辐射防护质量、人员工作质量以及成本管理等处于最佳运行状态。1.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1)成立组织机构:质量管理组织人员应包括科室行政管理者、影像诊断医师、影像技师、主管质量工作的技术人员、工程师和医学影像物理师等。QA体系的首要部门是质量保证控制委员会,此组织负责QA程序的整体规划,制定目标和方向,决定政策,并评估QA活动的效果等。(2)建立质量信息系统:质量信息是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据此做出决策,组织实施,并通过质量控制,达到提高影像质量的目的。信息反馈来源包括日常评片的分析结果、影像设备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