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与食疗养生第五讲药膳基础理论PPT.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3.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医药膳与食疗养生第五讲药膳基础理论PPT.ppt

中医药膳与食疗养生第五讲药膳基础理论PPT.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药膳与食疗养生第五讲药膳基础理论第一节藏象学说(脏腑理论)一、藏象的基本概念中医脏象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归纳各种生理病理信息的功能系统。中医的脏腑不单只是一个解剖学单位,更重要的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病理学概念。--大大超越了解剖学的脏腑范围。一、藏象的基本概念二、脏腑理论的形成三、脏腑理论的特点(二)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将自然界的四时或五时、五个方位、五气、五化等与人体五大功能系统相联系,构建天人相应的宏观整体调控模式。例如:四时:春季肝气旺,冬季肾气旺。故春季肝病多发,冬季肾病多发。心通于夏气,肺通于秋气,肾通于冬气,肝通于春气,脾通于土气或主四时。五脏概述心的现代解解剖图(参考)(一)主要生理功能2.【心藏神】心具有统帅人体生命活动和主宰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机能。心的气血充盈,则神志清晰,思考敏捷,精神充沛。如果心血亏虚,就会导致心神失常,出现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等症。心系统:心—小肠—脉—舌—面1.【在体和脉,其华在面】2.【在窍为舌】3.【在志为喜】4.【在液为汗】5.【与夏气相通应】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又称“华盖”。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若血虚失养,便会出现头晕目眩、面色无华、毛发干枯、肌肤干燥、四肢麻木等症状。【与长夏或四时之气相通应】肝火上炎→目赤肿痛①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可致血行不畅,甚者停滞为瘀,出现月经后期、痛经、闭经、癥积痞块等;具有解剖印记的功能系统舌淡或胖苔白,或舌红少津。若肺气不能得到宣发而壅滞,则可见胸满胸闷、鼻塞、咳嗽痰多等症。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肝气升泄太过(肝火)→急躁易怒暴怒→肝气上逆:头痛、吐血,中风等。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唾---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血虚: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宜食龟鹿二仙胶、人参胡桃煎等。气血两虚:应补气生血,宜食当归生姜羊肉羹、归芪猪脚汤等;(二)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肺朝百脉,主治节】(1)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的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肺气有助心行血的作用(宗气)。(2)主治节: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2.【主宣发与肃降】肺主宣发,是指肺气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作用。若肺气不能得到宣发而壅滞,则可见胸满胸闷、鼻塞、咳嗽痰多等症。肺主肃降指的是肺气有通降和清肃的作用。如果肺的肃降功能失常,造成肺气上逆,就会出现喘息、憋闷、咳嗽等症。3.【主通调水道】指肺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为水之上源”。宣发:向上向外。肺主宣发,使水液向上向外布散全身,外达皮毛,起滋润濡养作用,同时代谢后的水液在卫气的作用下生成汗液,排出体外。肃降:向下向内。肺主肃降,使体内的水液不断向下输送,经过肾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排出体外。4.【开窍于鼻,其华在毛】鼻是肺呼吸的通道,与肺相通,所以称“鼻为肺窍”。如果肺气失和,可导致鼻塞、流涕、嗅觉失灵等症。肺脏通过宣发作用,把卫气和津液输布于体表,使周身皮肤、毛发、肌肉得到滋养,皮肤和毛发才能润泽、光亮,同时也能护卫肌表,抵御外邪。如果肺气虚弱,则容易感冒,可见自汗、气短、咳喘无力等症。(二)生理特性(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2.【在窍为鼻】鼻---司嗅觉、通气。喉—呼吸之门户、发音之器官,肺之门户生理:肺之精气上通于鼻→嗅觉灵敏,通气畅顺。病理:肺失宣肃→鼻塞流涕,嗅觉失灵等3.【在志为忧(悲)】4.【在液为涕】5.【与秋气相通应】位于中焦,在膈之下,与胃相邻。(一)主要生理功能(1)运化食物如果脾不健运,则营养物质的消化、运输和吸收过程失常,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消瘦、倦怠无力等症。(2)运化水湿如果脾气虚,运化水液的功能减弱,则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引发多余的水湿停滞于局部,出现痰饮、水肿、泄泻、腹水等症。(二)生理功能2.【喜燥恶湿】生理:干燥环境有利于脾气升运。病理:湿邪容易困遏脾气--《临证指南医案》云:“湿喜归脾者,以其同气相求故也”。脾气下陷的病机--脾虚、湿困。治疗:“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足痿软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生理:脾之精气通于口→口唇红润光泽;食欲、口味正常。病理:脾失健运→食欲不振、不思饮食、腹胀、便溏、口腻、口甜、口淡乏味,嗜异味,口唇淡白无华等症。3.【在志为思】4.【在液为涎】5.【与长夏或四时之气相通应】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