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二“每周一练”系列(16)数学试题.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M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0年高二“每周一练”系列(16)数学试题.doc

2010年高二“每周一练”系列(16)数学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二数学“每周一练”系列试题(16)1.已知盒子中有六张分别标有数字1、2、3、4、5、6的卡片(Ⅰ)现从盒子中任取两张卡片,将卡片上的数字相加,求所得数字是奇数的概率;(Ⅱ)现从盒子中进行逐一抽取卡片,且每次取出后均不放回,若取到一张标有数字为偶数的卡片则停止抽取,否则继续进行,求抽取次数的分布列.[来源:Z,xx,k.Com]2.某投资公司在2010年年初准备将1000万元投资到“低碳”项目上,现有两个项目供选择:项目一:新能源汽车.据市场调研,投资到该项目上,到年底可能获利,也可能亏损,且这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分别为和;项目二:通信设备.据市场调研,投资到该项目上,到年底可能获利,可能亏损,也可能不赔不赚,且这三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分别为、和(Ⅰ)针对以上两个投资项目,请你为投资公司选择一个合理的项目,并说明理由;(Ⅱ)若市场预期不变,该投资公司按照你选择的项目长期投资(每一年的利润和本金继续用作投资),问大约在哪一年的年底总资产(利润+本金)可以翻一番?(参考数据:,)3.某学校举行知识竞赛,第一轮选拔共设有A、B、C、D四个问题,规则如下:每位参加者记分器的初始分均为10分,答对问题A、B、C、D分别加1分、2分、3分、6分,答错任一题减2分;每回答一题,记分器显示累计分数,当累计分数小于8分时,答题结束,淘汰出局;当累计分数大于或等于14分时,答题结束,进入下一轮;当答完四题,累计分数仍不足14分时,答题结束,淘汰出局;每位参加者按问题A、B、C、D顺序作答,直至答题结束。假设甲同学对问题A、B、C、D回答正确的概率依次为、、、,且各题回答正确与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Ⅰ)求甲同学能进入下一轮的概率;(Ⅱ)用ξ表示甲同学本轮答题结束时答题的个数,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Εξ。4.甲、乙、丙三个同学同时报名参加某重点高校2010年自主招生,高考前自主招生的程序为审核材料和文化测试,只有审核过关才能参加文化测试,文化测试合格者即可获得自主招生入选资格,文化测试合格者即可获得自主招生入选资格,因为甲、乙、丙三人各有优势,甲、乙、丙三人审核过关的概率分别为0.5,0.6,0.4,审核过关后,甲、乙、丙三人文化测试合格的概率分别为0.6,0.5,0.75.(1)求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人通过审核的概率;(2)设甲、乙、丙三人中获得自主招生入选资格的人数为ξ,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来源:Zxxk.Com][来源:学_科_网Z_X_X_K]5.某大学开设甲、乙、丙三门选修课,学生是否选修哪门课互不影响,已知某学生选修甲而不选修乙和丙的概率为0.08,选修甲和乙而不选修丙的概率为0.12,至少选修一门的概率为0.88,用表示该学生选修课程门数和没选修门数的乘积.(Ⅰ)记“函数是R上的偶函数”为事件A,求事件A的概率;(Ⅱ)求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参考答案1.解:(Ⅰ)计事件A为“任取两张卡片,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得到的数字是奇数”,所以(Ⅱ)可取1,2,3,4.,;故ξ的分布列为ξ1234P[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2.解:(1)若按“项目一”投资,设获利万元,则的分布列为:(万元)若按“项目二”投资,设获利万元,则的分布列为:(万元).又,,所以,,这说明虽然项目一、项目二获利相等,但项目一更稳妥.综上所述,建议该投资公司选择项目一投资.(2)假设年后总资产可以翻一番,依题意:,即,两边取对数得:.所以大约4年后,即在2013年底总资产可以翻一番.3.解:设A、B、C、D分别为敌一、二、三、四个问题,用MI(I=1,2,3,4)表示甲同学第i个问题回答正确,用N(i=1,2,3,4)表示甲同学第i个问题回答错误,则Mi与Ni是对立事件(i=1,2,3,4).由题意得P(MI)=,P(M2)=,P(M3)=P(M4)=,所以p(N1)=,P(N2)=,P(N3)=,P(N4)=.4.解;(Ⅰ)记“甲同学能进入下一轮”为事件Q,则Q=M1M2M3+N1M2M3M4+M1N2M3M4+M1M2N3M4+N1M2N3M4由于每题答题结果相互独立,因此P(Q)=P(M1M2M3+N1M2M3M4+M1N2M3M4+M1M2N3M4+N1M2N3M4)=P(M1M2M3)+P(N1M2M3M4)+P(M1N2M3M4)+P(M1M2N3M4)+P(N1M2N3M4)=P(M1)P(M2)P(M3)+P(N1)P(M2)P(M3)P(M4)+P(M1)P(N2)P(M3)P(M4)+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