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pdf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一、单选题1.以书本知识为教学对象,把毫无遗漏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教学的根本的唯一的目的。这种观点属于(A)A、狭义教学B、广义教学C、独白式教学D、对话式教学2.下面不属于卓越教学的质量观的是(D)A、以人为本的质量观B、全面的质量观C、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D、以知识为本的质量观3.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新观念获得意义,但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这种学习属于(A)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总括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4.“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C)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奥苏贝尔5.下列关于教学风格的说法,错误的是(B)A、教学风格属于教学艺术的范畴B、不同风格的教师在教学表达上基本相同C、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师的教学个性D、有效性是检验教学风格的标准6.下列不属于有效教学的内涵的是(D)A、有效果B、有效用C、有效率D、有个性7.下面强调教学民主性、互动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是(D)A、狭义教学B、广义教学C、独白式教学D、对话式教学8.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归纳式学习属于(C)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总括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9.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教师的任务在于努力探求新的教学途径或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倡导这种思想的教育家是(A)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奥苏贝尔10.下列关于教育机智的说法,错误的是(B)A、教育机智表现为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B、教育机智总是在激烈的、突发的教育情境之中C、教育机智表现为教师对情境的自信D、教育机智表现为临场的天赋二、判断题1.独白式教学强调师生的交往、互动。(错误)2.有意义学习的倡导者是维果茨基。(错误)3.相对而言,讲授法是一种他主学习,自学法则是自主学习。(正确)4.赞科夫提出“教学应该与发展并列”。(错误)5.教学既有科学性,又富有艺术性。(正确)16.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正确)7.教师也是实施课程首要的条件性资源。(正确)8.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错误)9.时间消耗是衡量教学过程是否“最优”的唯一标准。(错误)10.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因此教学风格等于教学个性。(错误)三、名词解释1、课程在教育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的总和。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共同点: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不同点: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教学大纲强调学科知识,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具体表现为:(1)课程标准针对学生,明确某一学段应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针对学科,规定了教学的具体内容、顺序及其要求。(2)课程标准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教学大纲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科的知识、技能方面应达到的要求。(3)课程标准既关注教师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教学大纲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4)课程标准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指导性、启发性和弹性;教学大纲的内容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原则性、规定性和刚性。3、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法、手段、途径及其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学习习惯的综合体现。外在表现:方法、手段、途径,内在品质:态度、品质、精神。4、课程资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5、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6、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不是面向学生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而是一种用来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它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2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7、“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是目的型教科书观。目的型教科书观“以本为本”,它认为,学生的发展直接受制于对教科书内容的习得,教学的本质就是传递教科书内容,教科书是教学的终极目的。“用教材教”是手段型教科书观。手段型教科书观“以人为本”,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教科书的作用和文本价值。这种观点把教科书视为一种手段和工具,视为一种体现国家意志的基本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唯一资源和文本,更不是教学的目的和归宿。8、综合实践活动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