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睡眠.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5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健康的睡眠.ppt

健康的睡眠.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为什么要睡觉?睡眠的生理意义第二,睡眠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积劳成疾”不只是一句成语,而且反映了生活经验和医学上的事实。疲劳通常与各种劳动(体力、脑力)的强度、速度及持续的时间有关,速度越快、强度越大、疲劳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疲劳,疲劳是机体生理功能将接近最高限度的信号,这时非常需要适当休息,而最好的休息方式是睡眠。因为睡眠时,人体一方面把体内蓄积的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尿素等继续分解排泄出去,另一方面又使自身获得充分的休息。在睡眠时,人体各种生理普遍减低。表现在:(1)几乎所有的骨骼肌都舒张,肌肉的紧张度普遍降低、甚至消失,身体不能维持自主的姿势。运动神经的反射,随同肌肉紧张度的降低一起减弱。(2)心跳每分钟减慢10~30次,血压降低10~20毫米汞柱;随着睡眠加深,血压还可以降低更多些。(3)呼吸次数减少,吸气明显延长。在睡眠浅时,呼吸运动是有节律的,而睡眠深沉时,常可显示无规律及周期性变化。肺的通气量可减少25%。(4)唾液分泌明显减少,胃液分泌轻度增加或无变化;胃的运动持续进行,还可能增加;胃排空及消化时间一般与清醒时相同。(5)尿分泌减少,但尿的浓度却增加;泪液分泌减少,汗液分泌增加。(6)深睡时,基础代谢率可降低10%一20%。体温略有降低,通常于清晨2~4时最低。脑组织葡萄糖需要量减少,体内糖元含量增加。这表明,睡眠时人体的合成代谢占优势。第三,睡眠能保护脑力,使精神充沛。因为睡眠对人的神经系统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保护性措施。睡眠和清醒交替进行,是正常生理过程的必要转换,没有这种交替转换人就会发生疾病。如上所述,睡眠时人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人体大多数功能降低,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有利于营养供给,弥补损耗,储存能量,解除疲劳。人体大脑的皮质细胞具有高度的反应性和复杂的功能活动,它需要丰富的营养,但本身又缺乏储备营养物质的能力,所以特别脆弱。而睡眠能保护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维护皮质这种高度分化的组织功能,有利于防止遭受严重的损伤。对睡眠的科学认识三期和四期:再接下去,如果脑电波的慢波背景上出现振幅较大而频率很低(0.5~3次/秒)的δ波,则标志着人已进入深睡期。为了评定睡眠质量,又把深睡期分为深睡和沉睡两个期。前者θ波中的δ波约占20~50%,称为慢波睡眠的第三期;后者的δ波超过50%,即多于θ波,称为慢波睡眠的第四期。第二,异相睡眠。在此期内,呼吸和心率不像慢波正相睡眠时那样减慢,而是加快:眼球不是慢转而是快转;正相睡眠时可以记录到的颈部肌电此时消失;血压不是下降,而是上升;脑血流量不是减少而是倍增;脸部及四肢肌肉也有些抽动等。由于此期眼球转动快速为其明显特征,所以又称此期为“快速眼动期”。此时若把睡者叫醒,大都诉说正在做梦,而且梦景离奇古怪。上述两种睡眠是互相穿插进行的,一个睡眠的完整周期,共约80~90分钟,一个异相睡眠的完整周期则较短,一般只有10~30分钟。这两种睡眠周期在一夜之间,各约穿插进行4~6次。其时间的长短和次数的多少会因人而异,即使同一个人,也随其疲劳程度、健康情况或情绪的好坏而变化。通常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正相睡眠期长,其中慢波三、四两期占的时间特别长,睡眠质量就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三、四期时间会逐渐缩短,及至老年,慢波四期常常缺乏。不仅睡眠较浅,而且中间会多次醒来。一些健康不良、神经衰弱的人,正相睡眠周期明显缩短而异相睡眠周期明显加长,所以常常通宵恶梦不断、醒后精神恍惚疲劳。深度睡眠期大脑细胞完全休息,使精力得到充分恢复;所有身体的机能活动下降,呼吸慢而平稳、心率、血压降低、新陈代谢减缓、表现副交感神经占优势;脑电波速度变慢,波幅变大;体温下降;生长激素分泌达到高峰;免疫物质产生最多。快眼动睡眠期的特征,表现眼球快速转动;全身肌肉完全松弛,但有的小肌肉如脚趾、手指、面肌还有抽动;呼吸变快、脉搏、血压升高变得不规则等交感神经兴奋现象;脑电波变快如同清醒时的脑电波一样,在这一期睡眠将其唤醒,大部分人都说正在做梦,因此又可称为做梦睡眠,如果遇有恶梦,梦境内容紧张、恐惧,使交感神经更加兴奋,会诱发原有心绞痛,心律不齐、脑血管病的发作,甚至“猝死”的发生。有“交感风暴”之称。睡眠的时间睡眠的质量有人对志愿者做过一个实验,当受试者一出现异相睡眠迹象时,立即把他唤醒,这样一连几个夜晚,受试者就出现了焦虑不安、思想涣散等症状,与持续不眠者的情况相似。一般认为,快波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在新生儿为50%、婴儿为40%、儿童为18.5%~25%、青少年为20%、成年为18.9%~22%、老年为15%。若达不到睡眠“深度”和“比例”这两项要求,即使时间睡够了,也会反复醒来,乱梦纷坛,醒后仍不解乏呵欠不断,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由此可知,好的睡眠,既取决于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