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胃肠道上皮下富血供肿瘤及鉴别引言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选择女性,51岁,十二指肠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伴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a)增强CT影像示十二指肠内侧一3cm大小、边界清楚的血供丰富的肿块(箭)伴中央坏死。(b)内镜超声影像示低回声信号肿块,伴中央无回声囊性改变(星),其表现类似于图a。病理结果证实为一转移淋巴结。(c)内镜超声影像示另一处病灶,其表现为1cm大小,边界清楚的低回声信号上皮下肿块(星),其源于十二指肠第二层;这一肿块在CT上无法探测到。病理学证实其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女性,69岁,胃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a)动脉期增强CT影像示一1.2cm富血管壁内肿块(箭),病灶位于胃小弯;然而该影像并未完好地显示肿瘤被覆完整的粘膜。(b)增强CT影像门静脉期示增强较前a中较度减低;动脉期最明显,而在门静脉脉期及平衡期则随之下降,这同大多数血供丰富的肿瘤表现相类似与胃间质瘤鉴别困难。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男性,66岁,小肠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增强CT冠状面重建影像示:针芒状肠系膜肿块(箭),伴有少量的钙化。注意邻近小肠袢同心圆状肠壁增厚伴轻度强化(箭头),此征象表明缺血存在。胃肠道间质瘤直径小于3cm的小肿瘤很少具有侵袭性,典型的表现为肿块边界清楚、均质、软组织衰减伴不同程度的强化。增强CT影像中见一个血供丰富的壁内粘膜下肿块,其直径大于3cm时,该肿块的鉴别诊断应首先考虑GIST。少数情况下见钙化。恶性GIST一般转移至肝脏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腹腔外转移少见。血管球瘤女性,56岁,胃血管球瘤。(a)动脉期增强CT影像示胃窦部一2.5cm大小、边界清楚、向腔内及腔外生长的粘膜下肿块(箭)伴均匀显著增强。注意肝血管瘤(星)(b)肝静脉期增强CT影像示该肿块仍延迟增强(箭)。神经鞘瘤GI神经鞘瘤最常见的CT特点为在其较大的瘤体内密度均匀。尽管大的瘤体可出现囊性变,但总体极少呈囊性。钙化也少见。增强CT影像可表现为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但于平衡期可见延迟强化。因此,GI神经鞘瘤在CT影像上不常为血供丰富的肿块的表现。女性,54岁,胃神经鞘瘤。(a)动脉期增强CT影示胃窦部一2cm大小均质腔外生长型肿块(箭),伴轻度强化。(b)肝静脉期增强CT影像示肿块(箭)较a明显强化。血供丰富的转移瘤异位胰腺直径多小于3cm,常伴中央脐状凹陷,其代表退化的胰腺管及其孔口(典型改变)。增强CT影像一般表现为均匀强化肿块,强化程度与胰腺组织相似。异位胰腺一般无症状,但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胰腺炎、假囊肿、囊性发育不良、胰岛素瘤及恶变,但较罕见。女性,47岁,胃异位胰腺组织。增强CT影像示胃窦部一3cm大小,边界不清,卵圆形腔内生长型上皮下肿块(箭),这一病灶均质且强化程度与胰腺组织相似。血供丰富的上皮下肿块需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免疫组化而进一步确诊。C-kit蛋白(CD117)对于诊断GIS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对于诊断c-kit阴性的GIST有帮助。神经内分泌肿瘤则需要其表达一种或多种神经内分泌标志物阳性,如嗜铬粒蛋白A及突触素。S100阳性则提示神经鞘瘤,平滑肌肌动蛋白及弹性蛋白阳性则提示血管球瘤。参考文献:HypervascularSubepithelialGastrointestinalMasses:CT-PathologicCorrelation.RadioGraphics2010;30:1915–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