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拥有——高考一轮复习课题4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值得拥有——高考一轮复习课题4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doc

值得拥有——高考一轮复习课题4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龙文教育网站:www.longwenedu.com知识体系建构:中子N(不带电荷)同位素(核素)原子核→质量数(A=N+Z)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Z(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元素→元素符号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决定原子呈电中性电子数(Z个)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决定电子云(比喻)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排布规律→电子层数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②、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③、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具体表现形式编排依据元素周期律和排列原则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元素周期表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七主七副零和八三长三短一不全周期(7个横行)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周期表结构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①、主族(ⅠA~ⅦA共7个)元素周期表族(18个纵行)②、副族(ⅠB~ⅦB共7个)③、Ⅷ族(8、9、10纵行)④、零族(稀有气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性质递变①、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②、原子半径③、主要化合价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知识回顾:知识点1:原子结构1.三个基本关系(1)数量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2)电性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3)质量关系: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2.对于公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无论原子还是离子,该公式均适应。原子可用表示,质量数A写在原子的右上角,质子数Z写在原子的左下角,上下两数值的差值即为中子数。原子周围右上角以及右下角或上面均可出现标注,注意不同位置标注的含义,右上角为离子的电性和电荷数,写作n;右下角为微粒中所含X原子的个数,上面标注的是化合价,写作n形式,注意与电荷的标注进行正确区分,如由氧的一种同位素形成的过氧根离子,可写作。原子结构及离子结构中各种基本微粒间的关系原子种类微粒之间的关系中性原子AZ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阳离子An+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阴离子Am-Z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3.核外电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①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家建立了原子学说;②1903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建立了“葡萄干布丁”模型;③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④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建立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⑤20世纪20年代建立了现代量子力学模型。2.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在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3.电子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的区别描述宏观物质的运动:计算某时刻的位置、画出运动轨迹等。描述电子的运动:指出它在空间某区域出现的机会的多少。4.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电子云: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像带负电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电子云。电子云实际上是对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多少的形象化描述,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的个数,而是表示电子在该空间出现的机会多少。参见上页“氢原子基态电子云图”。5.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具体化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原子轨道(轨道)电子的自旋状态能层(电子层)能级(电子亚层)空间伸展方向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自旋量子数ms⑴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由能层、能级、电子云的空间伸展方向、电子的自旋状态四个方面来描述,换言之,用原子轨道(或轨道)和电子的自旋状态来描述。⑵能层(电子层、用主量子数n表示):按核外电子能量的高低及离核平均距离的远近,把核外电子的运动区域分为不同的能层(电子层)。目前n的取值为1、2、3、4、5、6、7,对应的符号是英文字母K、L、M、N、O、P、Q。一般地说:n值越大,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越远、能量越高,即E(n=1)<E(n=2)<E(n=3)<E(n=4)<……。⑶能级(电子亚层、用角量子数l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