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代的经济政策画面一:1640年,当李自成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做着改朝换代的春梦的时候。英国下院提出限制王权,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画面三:当顺治皇帝(1638年—1661年)号召臣民尊孔读经,提倡忠孝节义,乾隆天子(1711-1799年)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十全大武功”时,英国的查理一世(1649年)和法国的路易十六(1793年)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一、土地制度的演变3.封建社会:(4)问题※探究:均田制始于北魏(485年),流行隋唐,武则天时破坏,唐玄宗天宝年间废止。怎样认识其兴废。二、“重农抑商”2.西汉武帝时发展3.明清时期依然固守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1)原因:①明初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②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实行海禁。(2)措施:禁止私人出海互市,只许官方外贸。3.清朝中期“闭关锁国”政策形成(1)原因①西方势力侵扰。②清政府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需外贸。(2)措施: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3)消极影响: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隔绝中国与外界的联系,阻断中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世界潮流。【特别提醒】正确区分明清两朝的“海禁”政策(1)明初实行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并不禁止外国来华贸易,而是积极鼓励外国来华与明政府进行官方贸易。(2)清初的海禁,基本上是闭关锁国,清政府甚至认为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闭关锁国”并非禁绝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对内禁止出海通商,对外限制外商入内,并不是完全禁绝对外贸易,“十三行”即是特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探究:清朝前期中国船队逐渐告别海洋的原因和结果。材料一洪承畴对顺治帝说:“南夷(从南部沿海入境的西方人)…贪而无止,求而不厌,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通商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京城一带)矣。”(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发展史》)材料二1793年,英国人马嘎尔尼访华,乾隆帝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嘎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提出了条件:将来中国派使者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人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②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②所分土地不得买卖——对土地兼并有所抑制。①有利秦国农业生产发展,秦国得以富国强兵并统一全国。画面四: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小农户个体经营D.②商人借财力与王侯勾结,扰乱行政;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重要事件政府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④明初继续推行“贱商令”:限制商贾穿绸纱,家用银器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鲁迅《看镜有感》)(1)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和重农抑商传统的必然产物。(2)封建统治者蒙昧落后,虚骄自大的产物。(3)封建专制国家错误的对外政策的产物。(4)害怕人民群众的虚弱表现。(5)海患不断发展,西方侵略加剧,是为防范侵略的自卫手段。(6)封建社会没落,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文化上缺乏自信心是深层次的原因。时间(1)一定程度上防范殖民侵扰,维护主权,保护封建经济。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发展史》)态度:孟子:农商平等;(1)一定程度上防范殖民侵扰,维护主权,保护封建经济。——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⑥颁布贱商令:禁止商人穿华服、乘车马,及子孙做官。对比17~18世纪中西方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探究:归纳中国古代经济政策(3)丧失外贸主动权,直接导致造船航海事业衰落。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探究:均田制始于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