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君宇指导老师韩黎苹.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赵君宇指导老师韩黎苹.ppt

赵君宇指导老师韩黎苹.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研究背景及目的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⑴到图书馆及网上查阅,收集各类有关资料⑵选定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进行实地考察,拍照或摄影2.小组交流:⑴了解漳州州建筑的沿革(发展史).⑵了解相关的鉴赏知识,审美知识.⑶交流研究计划研究背景及目的在漳州市——这座具有1300年历史文化背景的文化名城中,有着两条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古街——香港路、台湾路。来到漳州香港路、台湾路历史街区,人们似乎穿越了时间的隧道,鉴赏独具特色的闽南古建,感受深邃厚重的明清古韵。漫步长街,让你仿佛置身于历史的境界,感受一切古色古香所带来的惬意。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面,红砖瓦房与清一色的骑楼是建筑,到处洋溢着浓郁的闽南风情。从古街林立的商号和老式的招牌,你不难感受到街区昔日的繁华。历史景观与现代商业的奇异结合,让这片百年老街区重新焕发了光彩。台湾路独特的“号墙”,展现漳州老街区曾经的繁华。古朴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是否让你有种冲动想去了解它?走进它?去追溯历史潮流?是的。两条历史街区蕴含丰厚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是研究闽南建筑史、漳州发展史、闽台交流史和商业贸易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两座明朝牌坊、王升祠、伽蓝庙等建筑远近闻名。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是一个历史故事,每一扇门窗都可以引发你对历史的追思。竖立在香港路两座石牌坊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称为“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体现古代人光宗耀祖的思想。两座牌坊体式相仿,规模相近,都是面宽约8米,高约11米。前者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为明嘉靖探花林士章而立;后者建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为吏部右侍郎蒋孟育及其父、祖而立。设计匠心独具,结构巧妙精密,共有3间5楼12柱。各楼顶上有鱼形脊饰,正匾以下以梁枋隔层。坊上形大体硕的梁、枋、柱,以及精雕细刻的斗拱、雀替、花版、垂柱等各式部件,设置巧妙,衔接精密。坊上遍布雕刻装饰,分别用阴刻、线刻、浮雕、镂雕、双面雕等不同手法刻有龙凤、花卉、飞禽、瑞兽、人物等,形象栩栩如生,是漳州古代人民留下的一笔珍贵财富。但见这两座牌坊跨街耸立,与所处的古城交相辉映,形成极富特色的古街区景观。这两座牌坊都以青白石相间建造,建筑风格刚柔相济,既有北方的豪放粗犷,又有南方的细腻优美,体现了漳州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牌坊上的书法雄劲有力,字刻刀法娴熟,难怪过去潮州人说“大街看亭字”,仔细揣摩,果然可以领略古代书法的魅力。香港路上还有一座庙被认为是全国最小的庙宇——伽蓝庙。它只有3平方米,而且是建在小巷口的顶上。没有人能说清这座庙建于何时,有何来历,但它显然已存在了数百年。最近漳州市在实施唐宋历史街区修缮改造工程时,也对它做了“修旧如旧”的整治,使尘封了60年的神秘小庙重现于世人面前,成为古街上一个“看点”。关于这座神秘小庙,民间流传着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小庙样样俱全,当地官员曾查过吉尼斯世界纪录,其中记载的最小庙宇面积是6平方米,而漳州的这座伽蓝庙只有3平方米,所以当地官员认为,它应该占据“最小庙宇”的宝座。小庙正好位于香港路上的“尚书探花”牌坊边上。从牌坊下的石板路走过一人多宽的小巷口,再沿着木制楼梯,就进入了这个仅容一人转身的小庙。庙虽小,却样样俱全,干净整洁。伽蓝圣王像前日日香火缭绕,供品也随着时令更新。深秋时节,正是蜜柚飘香的时候,伽蓝圣王也就享用到了香甜的蜜柚。庙内的莲花灯台擦拭得干干净净,鲜花也是水灵灵的。庙小,容不下太多信徒,但从早到晚,总是三三两两有人前来朝拜。香港路还有一处文物保护单位—明朝王升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祀王升祖孙,占地336.6平方米,内存明宣德五年(1430年)明宣宗赐王升敕书匾,万历丙午(1606年)重建碑。千年的岁月给这片古老的土地烙下了璀灿的印记,漳州古街区就是漳州文化的一个缩影,走进古城老街,就象走进一段凝固的历史。如今虽经千年风雨的洗礼,世事的变迁,仍然依稀可见当年的繁盛与风采。斜阳西下。夕照里的古城老街披着熠熠金辉,仿佛正激动地向我们诉说着曾经有过的繁华与荣光。制作这个课件,多亏了全体成员的努力,有的成员去拍了这些照片,虽然有些照片是网上找的,但绝大部分还是自己拍的……收集完了材料,我们针对如何整理此次研究性学习展开良久的讨论……研究具体人员安排及各自任务指点江山收获和体会: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