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电除盐设备技术介绍(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连续电除盐设备技术介绍(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连续电除盐设备技术介绍(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连续电除盐设备技术介绍(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连续电除盐设备(EDI技术说明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用水品质要求提高和水源匮乏加剧,世界各地的电厂、半导体微电子厂、化工、冶金企业正重新评估他们的超纯水处理设备,EDI作为无需化学品的一种经济实用的环保型先进超纯水处理技术,正在逐步取代混床,这正在为全球超纯水处理带来一场革命。EDI技术能够将二氧化硅和矿物质含量降至1ppb以下,能够将电阻率提高到16Mohm•cm以上,满足了高压及超高压锅炉、精细化工和电子行业对于超纯水的需要。同时EDI大大减少了水处理系统的维护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延长了设备的生命周期,并将生产现场的危险降至最低。2.EDI介绍EDI是英文Electrodeionization的缩写,中文全称为―连续电去离子技术‖,其主要用于替代传统混床技术。超纯水的生产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在成本、环境及品质等因素的驱动下,其供水系统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事,目前存在一个明确的方向,就是减少对离子交换工艺的依赖性,以便尽可能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并提高产水量。有一项重要的事实可以说明该趋势—反渗透作为阴阳床的替代技术正在普及。反渗透作为有效的脱盐技术,其脱盐率可以达到95~99%。但是,RO对离子的去处效果有一定的限度,一般来说,产水电导率0.5us/cm(2MOhm-cm是其脱盐的极限。当产水水质有更高的要求的时候,就需要采用混床或等同技术。EDI能高效去除残余离子和离子态杂质,尤其当用户产水水质要求高,比如对电阻率(>10或者16MOhm-cm,二氧化硅(<10ppb或者<1ppb,钠离子,硼等有严格的要求的时候,EDI技术更体现了其品质的优越性,且EDI系统的运行成本明显低于与混床,与混床装置及其辅助设备相比,其设备的生命周期总成本占有优势。EDI技术在大约50年前就出现了,但是大型的商业化直到1986年才真正开始,时至如今EDI制造商已经为全球制造了1000套以上的EDI系统。图1描述了RO,EDI取代传统离子交换工艺的过程。图1EDI技术的发展2.EDI工作原理图2混床与EDI模块运行状态的比较图2中所示,混床在运行过程中,其内部的树脂分为饱和区,交换区,新生区。饱和区的树脂已经被离子饱和,不再具有从进水中交换离子的能力;交换区的树脂处于部分饱和状态,离子交换主要在交换区完成;新生区的指树脂尚未发生离子交换。随着混床的运行,饱和区和交换区将逐步向上移动,新生区的空间将减少,直到被穿透。新生区的存在是产水水质的保证,而新生区被穿透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混床产水水质将下降,混床需要用化学药品再生。EDI在运行过程中,树脂分为交换区和新生区,在运行过程中,虽然树脂不断进行离子交换,但电流连续不断的使树脂再生,从而形成了一种动态平衡;EDI模块内将能始终保持一定空间的新生区;这样EDI内的树脂也就不再需要化学药品的再生,且其产水品质也得到了高品质的保证。如图3所示EDI由阴/阳离子交换膜,混床树脂,淡/浓水室和阴/阳电极构成。图3EDI工作原理图EDI技术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技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EDI工作主要有三个过程:1,淡水进水淡水室后,淡水中的离子与混床树脂发生离子交换,从而从水中脱离;2,被交换的离子受电性吸引作用,阳离子穿过阳离子交换膜向阴极迁移,阴离子穿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迁移,并进入浓水室从而从淡水中去除。离子进入浓水室后,由于阳离子无法穿过因离子交换膜,因此其将被截留在浓水室,同样,阴离子无法穿过阳离子交换膜,被截留在浓水室,这样阴阳离子将随浓水流被排出模块;与此同时,由于进水中的离子被不断的去除,那么淡水的纯度将不断的提高,待由模块出来的时候,其纯度可以达到接近理论纯水的水平。3,水分子在电的作用下被不断的离解为H+和OH-,H+和OH-将分别使得被消耗的阳/阴树脂连续的再生。过程1和过程3是树脂的消耗和再生的两个相反过程,这两者会在模块内部形成一个动态平衡。图4,5为EDI系统典型的流程图图4带浓水循环的EDI系统图4中,进水从模块底部进入淡水室,并从顶部出来;浓水从模块底部进入模块,从模块顶部出来,浓水经过浓水循环泵后,大部分浓水将回流到模块的浓水室中循环,小部分浓水将排放;极水的进水与浓水进水为同一水流,只是分别进入不同的室(极水室和浓水室,并从模块顶部排出。图5不带浓水循环的EDI系统图5中,淡水从模块底部进入淡水室,从顶部出来;浓水从模块顶部进入模块,从模块底部出来;极水的进水与淡水进水为同一水流,只是分别进入不同的室(极水室和浓水室,并从模块顶部排出。3.EDI与混床的比较EDI相对与混床具有如下的优势:–无需再生化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