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设课堂教学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摘要:创设课堂教学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体活动,发展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我国中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体验问题、独立自学、交流互动、教师答疑;并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质疑心态等范畴来阐述“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的教学体会。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问题的课堂,要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是互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探讨;是开放的课堂,要把课堂知识外延扩展到社会这个大舞台。这就要求教师:把问题带进课堂,把活动带进课堂,把探究带进课堂。创设师生课堂教学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关键字:教学互动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然而自主学习并没有现成的经验,既定的模式,需要在不断探索中慢慢渗透逐渐形成。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若要使人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活动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有关问题。所谓课堂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新旧知识融合重组和内化,获得更积极、更深层次的体验。对教师而言,就是要以问导学,以问促学,多方位、多层次的设问。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理智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为课堂互动打好基础“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习某个课题而精心设计的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倡导探究,鼓励创新。因此,现行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以问题为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准确地说,课堂教学中的言语对话离不开问答,合适的提问技巧是保证有效课堂教学互动的基础。1.1教师要根据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和学的重、难、疑点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清晰地知道这一节课要学什么,应该怎么学,学好了有什么意义,从而促使学生从课前的无意注意状态向课间的有意注意转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积极思维。例如:在讲“人和动物体内三大类营养物质代谢”时提出问题:“人为什么要一日三餐”,“肝病患者为什么应少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为什么转氨酶偏高可以作为诊断肝炎的重要指标?”“羊吃的是草,为什么挤出来的是奶?”等。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从而有助于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地理解。1.2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提出相应的问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原有经验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当新的信息与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的概念发生联系时,就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相应的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进入探索问题的境界。例如在讲《植物的个体发育》时教师可以从问这样的问题开始:“关于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你知道些什么?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日常生活中吃的豆芽食用的主要是它的芽还是它的根?”等。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并与本节新知识相衔接的问题,如:“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受损的种子能萌发吗?”(新旧知识衔接)。经过学生自学找到问题的答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1.3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提出相应的问题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他们不满足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喜欢从本质上看问题。所以教师问题的提出要考虑学生能直接推理得到,把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如:在讲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提出为什么春天时花开得很多,但秋天结的果却很少?长期阴雨天气影响农作物的受粉,有什么补救措施吗?这种措施能应用于油菜类植物吗?带芽的枝条扦插成活率高还是不带芽的成活率高?等。以此来满足并强化学生的好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4教师要从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提出相应的问题生物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相当的生物学感性知识和经验,经常会对很多生物学现象产生疑问。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切实解开他们脑海中的疑团,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从我们吃的西瓜说起:无籽西瓜是怎样培育的?为什么无籽的?无籽西瓜能遗传吗?怎样遗传呢?以这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