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柴油机电子控制喷油系统.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项目二柴油机电子控制喷油系统.ppt

项目二柴油机电子控制喷油系统.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必备知识】二、时间控制系统时间控制系统是用高速强力电磁阀直接控制高压燃油,如图5-36所示。当电磁溢流阀通电切断溢油通路时,燃油则经喷油器喷入燃烧室。当电磁溢流阀断电,溢油通路即被打开,喷油即可停止。这样,可取消原分配泵中的溢油滑环,以及位置控制式分配泵中的线性(比例)电磁铁、还有溢油滑环位置传感器,使泵结构大为简化。该系统能自由控制喷油量和喷油定时,喷射压力高(峰值压力可达240MPa),但其无法实现喷油压力的灵活调节,且较难实现预喷射或分段喷射。三、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第一代共轨高压泵总是保持在最高压力,导致能量的浪费和很高的燃油温度。第二代可根据发动机需求而改变输出压力,并具有预喷射和后喷射功能。1.共轨控制的优点(1)可燃混合气比例更精确,燃烧更充分;(2)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了,利于环保;(3)工作噪声大大降低。2.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主要由低压油路、高压油路、传感器与控制器等几部分组成。(1)低压油路结构原理与传统的柴油供给系统低压油路相似。(2)高压油路由高压泵、调压阀、共轨管、流量限制器、限压阀和电控喷油器等组成,如图5-37所示。图5-37高压油路3.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高压泵其作用是产生高压油,如图5-38所示。其基本工作原理见图5-39所示。①柱塞下行,控制阀开启,低压燃油经控制阀PVC流入柱塞腔;柱塞上行,但控制阀中尚未通电,控制阀仍处于开启状态,吸进的燃油并未升压,经控制阀又流回低压腔;②满足必要的供油量定时,控制阀通电使其关闭,则回油流路被切断,柱塞腔内燃油被升压。因此,高压燃油经出油阀(单向阀)压人共轨内。控制阀关闭后的柱塞冲程与供油量对应。如果使控制阀的开启时间(柱塞的预冲程)改变,则供油量随之改变,从而可以控制共轨压力;③凸轮越过最大升程后,则柱塞进入下降冲程,柱塞腔内的压力降低。这时出油阀关闭,压油停止。控制阀处于断电状态,控制阀开启,低压燃油将被吸人柱塞腔内,既恢复到①状态(2)调压阀其作用是根据发动机负荷状况调整和保持共轨管中的压力。(3)高压存储器(共轨管)其作用是存储高压油,保持压力稳定。共轨管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限压阀和流量限制器,如图5-40所示。(4)电控喷油器它是共轨柴油喷射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准确控制向汽缸喷油的时间、喷油量和喷油规律。二位二通高速电磁阀控制的喷油器的作用原理,如图5-41所示。喷油器的主要零件是喷油嘴、控制喷油率的节流孔、液压活塞和高速电磁阀。喷油器中的高速电磁阀在新结构采用二位二通阀结构。喷油器控制喷油量和喷油定时,通过二位二通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进行控制。当二位二通阀开启时(图5-25a),控制腔内的高压燃油经出油节流孔流入低压腔中,控制室中的燃油压力降低,但是,喷油嘴压力腔的燃油压力仍是高压。压力室中的高压使针阀开启向汽缸内喷射燃油。当二位二通阀关闭时(图5-25b),共轨高压油经控制室的进油节流孔流入控制室,控制室的燃油压力升高,使针阀下降,喷油结束。二位二通阀的通电时刻确定了喷油始点,二位二通阀通电时间确定了喷油量。这些基本喷油参数都由电子脉冲控制的。二位二通阀通过控制喷油器控制室内的压力,来控制喷油的开始和喷油终了。节流孔既控制喷油嘴针阀的开启速度,也控制了喷油率形状。四、排气后处理系统如图5-42所示,此系统采用颗粒滤清器、催化转化器和脱NOX催化器等,主要是为了降低排气中颗粒和NOX的含量,利于环境保护。【拓展知识】柴油机中冷技术分两种,一种是利用柴油机的冷却液对中冷器进行冷却,另一种是利用散热器冷却。当利用冷却液冷却时,需要添置一个独立的辅助系统才能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这种方式成本较高而且机构复杂。因此,汽车柴油机大都采用空气冷却式中冷器。空气冷却式中冷器利用管道将压缩空气通到一个散热器中,利用风扇提供的冷却空气强行冷却。空气冷却式中冷器可以安装在发动机水箱的前面、旁边或者另外安装在一个独立的位置上,它的波形铝制散热片和管道与发动机水箱结构相似,热传导效率高,可将增压空气的温度冷却到50℃~60℃。中冷技术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过热无效果白费工夫,过冷在进气管中形成冷凝水会弄巧成拙。因此要将中冷器和涡轮增压器进行精确的匹配,使得压缩空气达到要求的冷却温度。2.共轨柴油机系统的预喷射、主喷射和后喷射(1)预喷油量可以达到1mm3~4mm3相当于3%~5%的总喷油量,角度可以达到TDC之前90度;(2)后喷射的作用和角度其作用是用来形成较浓混合气的空燃比,目的在于降低NOX的生成和排放;可以在TDC之后200度~220度进行喷射燃油,但所喷出的燃油不会在汽缸内正常燃烧。其中一部分通过废气再循环系统重新进入汽缸内,其他的油量经排气管到达NOX催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