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艺术史.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电影艺术史.ppt

中国电影艺术史.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内地电影史概述(一)初创期和发展期(1896-1930)2、早期电影短片的创作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著名谭派京剧艺术创始人谭鑫培表演的京剧片段《定军山》。1913年《难夫难妻》,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和郑正秋联合导演,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同年,黎民伟主演、黎北海导演了根据庄子故事《庄周蝴蝶梦》改编而成的影片《庄子试妻》。1922年《掷果缘》又名《劳工之爱情》现存最早的中国电影。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影片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以突出夸张的动作特征为主的滑稽短片,比较注重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的短故事片。3、长故事片的创作(1)《阎瑞生》:编剧杨小仲,导演任彭年、徐欣夫。(2)《海誓》:导演但杜宇,1921年拍,1922年公映.(3)《红粉骷髅》:导演管海峰,1921年拍,1922年公映(4)《孤儿救祖记》明星公司1923年拍摄,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主演王汉伦、郑小秋。4、早期重要的民营制片、发行放映业20年代以后,制片公司蜂拥而起。“明星”、“天一”、“联华”是最重要的公司。(二)中国电影的高潮期(1930-1937)2、无声电影的成熟3、有声电影的诞生和探索1)郑正秋的《姊妹花》1933声音探索上,台词的运用已经比较成功,而且在语腔语调上有了比较独特的节奏感。缺点在于,台词过于集中和戏剧化,并且整部影片没有音乐和音响。2)袁牧之和《桃李劫》1934遵循了有声电影的创作观念,将声音第一次作为有机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构思,被赞誉为“中国有声电影划时代的作品”。(三)中国电影低潮期(1937—1945)(四)中国电影成熟期(1945—1949)重点影片(1)情节剧史诗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蔡楚生、郑君里合导,陶金、白杨主演。以情节剧的结构模式为影片的主要叙事架构。剧性冲突的多层次设置,反差性高潮段落的合理安排(2)散文风格的艺术电影《小城之春》1948年,导演费穆,文华公司出品。侧重于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注重散文诗般的抒情文化传统,注重人生哲理的意义。(五)中国电影繁荣期(1949-1966)(1)战争题材影片(2)喜剧电影(3)历史题材电影《林则徐》(1959,郑君里、岑范导演)《红旗谱》(1960,梁斌等编剧,凌子风导演,吴印咸摄影,崔嵬、葛存壮主演)《甲午风云》(1962,林农导演,李默然、浦克等主演)(4)音乐故事片《刘三姐》(1960,乔羽编剧,苏里导演,黄婉秋主演)《阿诗玛》(1964,葛炎编剧,刘琼导演,杨丽坤、包斯尔、韩非主演)《洪湖赤卫队》(1961,谢添、陈方千、徐枫导演,钱江摄影,王玉珍等主演)(5)人文主义电影(六)中国电影荒芜期(1966—1976)(七)改革开放新时期(1976-1989)2、第五代电影创作重要代表人物张艺谋—最具才华和创新思维的导演导演作品有:《红高粱》(1987)、《代号美洲豹》(1988)、《菊豆》(1990)、《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秋菊打官司》(1992)、《活着》(11994)、《摇啊摇,摇到外婆桥》(1995)、《有话好好说》(1997)、《一个都不能少》(1998)、《我的父亲母亲》(1999)、《幸福时光》(2000)、《英雄》(2002)、《十面埋伏》(2003)。近作《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摄影名作《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表演名作《老井》、《古今大战秦俑情》。(八)新新电影(1990-2000)2、地下电影系列娄烨:《危情少女》1994、《周末情人》1995、《苏州河》1998、《紫蝴蝶》2003王小帅:《冬春的日子》1993、《极度寒冷》1994、《扁担,姑娘》1996《梦幻田园》1999、《十七岁单车》2000、《青红》2004、胡雪杨:《留守女士》1992、《湮没的青春》1993、《牵牛花》1995何建军:《悬恋》、《邮差》19953、纪实影片、纪录片创作吴文光:《流浪北京》、《我毕业了》张元:《妈妈》1989、《北京杂种》1991、《东宫西宫》1996、《儿子》1996《过年回家》1998、《疯狂英语》1999、《我爱你》2002、《看上去很美》2005贾樟柯:《小山回家》1996短片、《小武》1997、《站台》2000、《世界》2005《三峡好人》2006章明:《巫山云雨》1995、《秘语十七小时》2001李杨:《盲井》、《盲山》(2005)二、第四代、第五代电影人新创作(九)开放整合新时期(2001-至今)三、创作表现1.中国式大片的集中涌现,以大搏大的策略奏效。2.商业电影创作自觉,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转型。四、存在问题中国电影尚没有实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