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演示文稿.ppt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2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理学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演示文稿.ppt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演示文稿.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陈代谢糖脂肪蛋白质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一)有关概念(二)能量代谢的测量原理和方法1、直接测量法测定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外界环境发散的总热量。2、间接测热法(1)定比定律:反应物的量与产物之间是一定的比例关系C6H12O6+6O26CO2+6H2O+△H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一)肌肉活动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二)精神因素(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四)环境温度(18-250C)四、基础代谢(一)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20-25℃体温正常(二)基础代谢率1、定义: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以单位体表面积来衡量BMRBMR的测定:(通常采用简易法)按下面公式计算出BMR:BMR=氧热价×耗氧量/体表面(KJ/m2.h)2、BMR正常值=±10%~±15%>±20%→可能是病理3、意义:评价家状甲状腺的功能第二节体温一、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一)正常体温1、表层体温:2、深部体温:相对稳定3、体温: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正常值:直肠—36.9~37.9℃口腔—36.7~37.7℃腋窝—36.0~37.4℃(二)体温的正常变动1、昼夜周期性变化2、性别影响3、年龄影响4、其他因素(二)散热1、散热途径:皮肤、肺、呼吸和消化道2、皮肤散热方式:(1)辐射以发射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的散热形式散热量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有效辐射面积⑵传导体热直接传给与机体接触的低温物体的散热方式。传导散热量取决于:与皮肤接触物体的温差与皮肤接触面积的大小与皮肤接触物体的导热性临床:冷水袋、冰帽为高热患者降温。⑶对流通过气体进行热量交换的散热方式⑷蒸发通过体表水分蒸发而散失体热的一种形式。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①不感蒸发(不显汗)低温环境中皮肤、呼吸道的水分渗出而蒸发。②发汗:又称可感蒸发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汗液:水分:>99%固体:<1%NaCl分泌等渗经汗腺管NaCl被重吸收汗液为低渗大量出汗高渗性脱水3、散热的调节:⑴皮肤循环的调节:交感N↑皮肤血管的口径↓其血流量↓⑵发汗的调节:汗腺:交感胆碱能Nf中枢:下丘脑三、体温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一)温度感受器热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冷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1、外周温度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分布:皮肤、粘膜和内脏2.中枢温度感受器⑴分类:热敏神经元、冷敏神经元血温↑→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血温↓→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⑵分布:冷敏N元:脑干网状结构和下丘脑的弓状核热敏N元: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二)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PO/AH在体温调节整合中枢中的重要地位(三)体温调定点学说1、调定点(setpoint)指恒温动物体温的规定阈值,存在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人体温调定点正常值37℃2、调节过程体温调节过程复习思考题1、何谓基础代谢?何谓基础状态?2、体温的生理变动表现在哪些方面?3、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4、人体有哪些散热途径?皮肤的散热方式有哪些?各有何意义?5、恒温动物在剧烈运动和寒冷环境中是如何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