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向我们走来(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向我们走来(1).doc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向我们走来(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向我们走来一、《华盛顿协议》:我国工程人才走向国际的“门槛”目前,世界上有6项关于工程教育学历或从业资格互认的国际性协议,其中3项是关于高等工程教育学位(学历)互认的协议,即《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另外3项是工程师专业资格互认的协议,即《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亚太工程师计划》和《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签署时间最早、缔约方最多的是《华盛顿协议》,也是世界范围知名度最高的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协议。《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Accord)是1989年由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代表上述6国签订的国际性协议。该协议承认签约国所认证的工程专业(主要针对四年制本科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方案具有实质等效性,认为经任何缔约方认证的专业的毕业生均达到了从事工程师职业的学术要求和基本质量标准。1997年各缔约方召开大会,重新讨论了1989年的协议内容,修改并通过了《已认证的工程专业学位培养计划的等同性认定》(RecognitionofEquivalencyofAccreditedEngineeringEducationProgramsLeadingtotheEngineeringDegree),这是《华盛顿协议》(1997年)的主体部分。《华盛顿协议》的核心内容是经过各成员组织认证的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具有实质等效性(substantialequivalence)。等效性是指任何成员在认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所采用的标准、政策、过程以及结果都得到其他所有成员的认可。《华盛顿协议》不仅在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上意义重大,也为执业资格的认证奠定了良好基础,促进了全球工程师的流动。二、加入《华盛顿协议》对我国至关重要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直接目标是加入《华盛顿协议》。作为非英语发展中国家,我国工程教育发展迅速,但缺乏完善的认证制度;工业发展对人才质量和数量需求日增,但其发展远不能满足需要。制定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争取早日加入《华盛顿协议》,对我国具有特殊意义。加入《华盛顿协议》能促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意味着本国或本地区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权威标准的肯定,从而提高本国或本地区高等工程教育的声誉。通过加入《华盛顿协议》,达到协议的要求并接受相关审查,可以明确工程教育专业质量的国际标准和基本要求,促进高等院校和专业进一步办出特色和优势,可以改善教学条件、促进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化发展,还可以发现大学相关专业院系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促进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从而提高大学教学管理水平。加入《华盛顿协议》能加强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随着经济改革深入,大学与工业企业的联系不断增强,但仍缺乏有效的连接纽带。加入《华盛顿协议》就意味着建立了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企业间的纽带,通过认证的制度和组织的运作,把工业界对工程师的要求及时地反馈到工程师培养过程中来,为高等工程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导向,进而强化和深化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关系。加入《华盛顿协议》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华盛顿协议》的缔约组织大多是综合性的认证机构,既负责认证工程教育的学位(学历),也认证工程师的职业资格,从而在各国各地区构成一个完善的工程质量保证和评价体系。因此,加入《华盛顿协议》能促进我国高校工程专业的国际化,促进获得学位的工程本科毕业生的国际流动,为工程师执业资格认证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我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平等交流、加入其他国际性互认协议提供平台,从而扩大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风生水起目前,我国的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2006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848万,其中工科专业在校生为600万。但是,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指标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如工程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工程教育和工业界脱节,课程体系相对陈旧,工科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缺失,工程师培养体系不够健全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放眼国际,建立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出炉的《国际竞争力报告》指出,根据对“工程教育市场提供合格工程师能力”的统计,我国在49个排序国家中居于末尾。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工科毕业生存在动手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专业面窄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我国工程教育面临不少难题和挑战,如工程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工程教育和工业界脱节;课程体系相对陈旧,工科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缺失等。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切实构建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