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亿”“旗”“洁”4个生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同学们还记得刚过去的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国庆节)2、是呀!十月一日国庆节是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大家都开开心心地在愉快的假期中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呢!3、出示课题:欢庆过渡语: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欢庆》(1)出示“庆”:哪位同学能读准这个字?(2)细心的小朋友们,这位同学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读音?(3)请你跟老师读:qìng——庆(4)开火车读(5)同学们读得真好。整齐地把课题开心地读一读(9、欢庆)二、初读识字1、教师示范读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回味一下国庆假期中的欢乐。想想,你仿佛从课文中看到了人们怎样的欢乐场面?2、学生自由读文,拼读生字过渡语:同学们说得真好。生字宝宝们都争着想认识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呢!我们快来和他们交朋友吧!请大家自己把课文读一读,将黑板上的生字多拼读几次,把字音读准。3、小老师带读生字4、汇报生字学习情况:在这些生字里,你发现哪些音是需要大家注意的?5、齐读词语(去拼音)6、同学们学习生字真快。请同位轮流读课文,相互检查能不能读准生字的读音。数一数诗歌一共有多少行?7、每人一行,(指名)开火车读,其余同学检测读音。8、齐读课文三、指导写字。1、整体感知:整齐拼读生字。过渡:同学们掌握生字真快。相信“我会写”的内容一定难不到你们。2、指导书写(1)亿:右边是“乙”(2)洁:有什么好方法记?(加偏旁、换偏旁)右上写“士”(3)旗:不漏撇横头。3、评讲书写。4、继续完成写字练习。四、组词练习过渡语:我们知道,一个生字能于很多其它的字交上词语朋友;一起来看“读读写写”这一部分,为这些生字找更多朋友吧!1、读字词。2、口头说3、写书上五、小结教学语文教案篇2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该吸取那些教训。教学流程1.读课文,勾画文中描写罗布泊美丽的句子,进行整理,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文字:《美丽的罗布泊》。可以是文,可以是诗。2.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罗布泊现状的`句子,进行整理,并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文字:《恐怖的罗布泊》。(以上两项,可以分男女来写,女生写第一项,男生写第二项,比一比,谁写得最好。作为预习来完成。)3.用楼兰古国事的故导入课文。4.展示预习成果,学生点评。5.谈谈两者对照的感受。想一想文章的题目为什么用“消逝”而不用“消失”?6.谁之过?(这个环节重点研读课文12——13段,品读字词和句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7.文章是写罗布泊,为什么还写到了青海湖和月牙泉?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你周围的,你听说过的。8.面对这种现状,作者的心情怎样?9.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这种“痛苦而沉重”的心情的句子进行品读。10.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这是什么句式,应该怎么读?)11.脚本展示:假如你是罗布泊,你想说什么?假如你是罗布泊已经枯死的胡杨林,你想说什么?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你想说什么?假如……你还可以就是一位中学生,给人类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语文教案篇3[教学设计]《瀑布》是语文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这首诗以描写的对象为题,突出主体,简洁醒目。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朗读、背诵时体会诗的意境,强调学生独立识一部分生字。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文,以描写景物而见长,比喻手法的运用尤具特色。作者用词准确,使读者闻声见形。例如一个“啊”加上感叹,把令人惊喜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座珍珠的屏”,一个‘屏’字再加上“珍珠”两字使一座晶莹透明,酷似珍珠,在阳光下熠熠闪耀的壮观瀑布跃然纸上。最后的“如烟,如雾,如尘”更是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