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心理学主题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6.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听觉心理学主题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

听觉心理学主题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听觉心理学主题医学知识教材: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马铁丁国防工业出版社参考书:环境心理学林玉莲,胡正凡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目录声音由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到达鼓膜。外耳道实际上是一个共鸣器,它可以使2000~3000Hz的声音增加10dB左右。见图2-2所示。中耳由锤骨、砧zhen骨和蹬骨组成杠杆,将鼓膜的振动传向卵圆窗。由于鼓膜的有效面积(约55mm2)是卵圆窗面积(约2.0mm2)的30倍,故在这一传递中,声压又增加了约30dB。内耳中的淋巴液起"液压传动"的作用,声能损失很小。所以人耳是一个非常精密灵敏的声音探测器。它辨别声音强度的范围可相差十几个数量级;可听声的频率从20Hz到2OKHz。一、等响曲线图2-3等响曲线二、双耳听闻效应(方位感)人的双耳可以同时收听声音信号并判断声源的距离和方向。其中判断方位的能力要更强些。(1)对于30OHz以下的声音,人耳主要靠声波在双耳的相位差来判断方位;(2)对于800~100OHz的声音,主要靠时间差,而声音到双耳的时间差别约为0.5~0.643ms;(3)对于100OHz以上的声音,强度差起主要作用,面前和耳后的声级差别约为10~20dB由于头部特别是头发的吸收和衍射作用,到达两耳的声音还有音色差别。而以上3种差别,在人们侧向时达到最高值,因而有"侧耳细听"的成语。而以侧前方550左右的方位感为最强,这时可辨别10~30的方位变化。三、哈斯效应(HaasEffect)A与B两声源发出一模一样的声音,A、B相距约4.2m,与接收点的距离同为3m。哈斯作了这样的实验:(1)A与B同时发声,接收人听不出是两个声源,而是产生一个幻象,该声象在A、B之间;(2)如果A先发声,滞后5~35ms,B再发声,接收人只觉得加强了A的声音,只认为声源在A,且不知道B也在工作;时差越小;强度差越大则干扰作用越小,反之越大(3)A先发声,滞后35~50ms,B再发声,接收人认为声源方向仍在A,且知道B在工作;则B不会加强A的声音(4)A先发声,滞后50ms以上,B再发声,接收人明显地听到两个声音,分别在A和B,B处发声像是A的回声。四、掩蔽(Masking)作用往往由于某个声音的存在,而使人耳对别的声音的感觉能力降低,这种现象就称为“掩蔽”,也就是说,由于某一个声音的存在,要听清另外的声音必须把这些声音提高,这些声音的可闻阀(可阀下限)提高了,这种现象称为"掩蔽"。可闻阔所提高的分贝数称为"掩蔽量"。声的掩蔽是指一个声音的存在而影响了人们对另一个声音的听闻。例如,战斗机的轰鸣可以掩蔽坦克的巨响;办公室的音乐声可以增加谈话的私密性;夜晚清脆的走表声,白天就听不到了。声掩蔽的特点是,同频率的声音相互掩蔽性最强;低频声容易掩蔽高频声;高频声则很难完全掩蔽低频声;掩蔽声越强,对频率较高的声音的掩蔽作用就越大。例如,许多鼓在敲,就分不清哪面鼓更响;交响乐的演出中,打击乐容易掩蔽小提琴的声音,因此,它就被安排在较后边的位置。农村社火队要来了,最先听到的是鼓声而不是琐呐声。课堂上,个别同学的闲话声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它不仅扰乱了同学和老师的注意中心,而且掩蔽了老师的讲课声。其中,女同学的讲话声对女老师的讲课声掩蔽较大;男同学的讲话声则可同时掩蔽男、女老师的讲课声。第二节心理噪声学噪声共有4类:一、客观噪声,即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无规则组合在一起的嘈杂的声音,如“群呼烦扰”;二、心理噪声,即人们不需要和不愿意听到的声音,或许对别人是音乐是喜信,可对考察营来说是噪声是烦扰;三、社会噪声,即对别人形成干扰的声音;四、电噪声,即电子的热运动、不均匀流动在电路中形成的杂波干扰。二、现代噪声的分析1.噪声的频率高频噪声,即f>4KHz;中频噪声,即1~2KHz;低频噪声,即f<500KHz。高频噪声对人的危害较大。2.噪声的持续时间连续的稳态噪声、断续的噪声和脉冲噪声。过强的连续噪声容易对人产生实质性损害。3.噪声的强度第一噪声品级为30dBA~65dBB;可产生(1)不舒适;(2)受干扰;(3)厌烦;(4)发火;(5)激怒;(6)不能集中精力;(7)讲课等信息量降低;(8)工作能力受损,昏昏欲睡等的感觉,主要是心理方面的影响第二噪声品级是大于65dBB使人产生植物神经方面的变化,如(1)唾液分泌减少;(2)心脏的悸动量减少;(3)血管脉冲波增;(4)呼吸加快;(5)脑内液压增高;(6)大脑皮层功能受到抑制;(7)幢孔扩大;(8)内分泌系统反应等。第三噪声品级的上限是120dBB受噪声折磨的人头痛不适,心理上受到很大压抑,生理上进一步损害。4.噪声的信息量在阅览室中,轻声耳语对人的干扰有时比他大声说话时影响还大,因为人们的格式塔心理总想捕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