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信息伦理是指在信息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过程中应遵守的一定的伦理规范。一位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应该是一位具有较好的信息伦理道德素养的人。不过,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个有很高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人,倘若没有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他可能就会对社会产生严重的危害。近年来,未成年人因沉迷网络引发的极端案例呈上升趋势,即是明证。人民日报2012年4月16日报道的《近年来在社会上产生严重后果的十起网络谣言案例》,虽不尽是学生所为,但可以肯定这与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良好的信息伦理教育有一定关系。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应承担起信息伦理教育的重任。一、两地信息伦理教育的表述比较课程分为四大内容即“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而信息伦理方面的教育内容融入在四个模块之中。如在小学第一阶段“信息发布与交流”中,提出了“注意网络交流中的文明礼貌”,在小学第二阶段,提出了“形成信息发布与交流中的责任意识并注意安全”。在初中第三阶段,提出了“能够结合实例说明网络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并畅想未来”。由此可见,江苏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比较重视信息伦理方面的教育。2.台湾的信息技术课程名称为“资讯教育”。课程的依据是《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重大议题(资讯教育)》。台湾地区“纲要”中,将“资讯科技与人类社会”作为的“六个核心能力”指标之一,在“基本理念”中特别提出“资讯科技工具的运用也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议题,如不当使用造成个人的身心伤害,知识产权的归属与侵犯,以及利用资讯科技犯罪等。故而,培养学生有效的使用资讯科技工具,并了解资讯科技与人类社会相关的议题,应是学校资讯教育的中心主题”。台湾《中小学资讯教育白皮书(2008-2011)》提出,“养成学生运用资讯科技的正确观念、态度与行为,是资讯教育中最重要的目标。”台湾非常重视“资讯伦理”、“资讯安全”、“资讯相关法律”及“网络世界的影响”等相关议题,非常重视培养使用资讯与网络科技的正确态度,应用资讯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分享各领域之学习成果,提升人文关怀,并增进合作与主动学习的能力。学习内涵二、两地信息伦理教育的实施比较《信息素养与伦理》国中2版主要学习步骤台湾行政领导的推动力度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将信息伦理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旨在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校园信息伦理及网络知识产权等观念。在2009年10月份所举行的高中教材改版发布会上,“台北市教育局康宗虎局长跨刀演出,扮演‘诸葛亮’,只为再一次强调本教材所代表的重要性与价值”[4]。2011学年度,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推动中小学“资讯素养与伦理”实施计划,每学期依授课单元为审核标准,并根据“学科教师”与“资讯教师”职能不同分别予奖励。台湾非常重视以“资讯素养与伦理”主题的教师研习。以台北市为例,台北市教育局组织的“资讯教育辅导团”,对所有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有关“信息科技与人类社会”的轮训,“资讯教育辅导团”每学期举办“资讯教育论坛”,举办多场“种子”教师的培训研习,与各校资讯人员双向交流,为教师提供有关电子书箱、资料。台湾教育部还组织录制了《资讯素养与伦理》网络影像资料,供教师下载学习(http://distance.shu.edu.tw/moe/)。资料共分五大模块:资讯素养、资讯识读、资讯社会、资讯伦理、网络安全与行为(18个专题)。通过网站可很方便地进行在线学习、培训,了解“资讯法律”的知识;网站还及时更新,提供有关资源。如2012年2月7日,网站发布了“《资讯素养》怎么教?资传系高雅慧老师善用切身案例”,将高老师参加“教育部”工作坊所取得的三份推广教材光盘《资讯法律》、《图书资讯应用》、《资讯素养与伦理》发布到网上,与大家分享。台湾许多中小学在校园网上建有本校特色的“资讯素养与伦理”专题网站。2.江苏信息伦理教育的实施情况相比于台湾,在教研和培训方面,我们是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培训的多,教学方法、技巧研究的多,在信息伦理方面的培训较少。在学生各类竞赛中,针对技能方面的比较多,自觉融入信息伦理教育的活动较少。调研情况还说明,教研员一般不提供有关信息伦理方面的法规、文件,也看不到有关信息伦理专题网站。具体来说,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信息伦理教育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其一是管理者、研究者、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信息伦理意识淡薄;其二是信息伦理教育在“课程纲要”中表述较为笼统,教材对此呈现的方式又较为隐性;其三是教学研究人员比较注重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训,信息伦理与道德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教学视导中,有关信息伦理教育方面的检查、评比较少;其四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技术培养,而淡化或忽视信息伦理教育。仔细分析这四方面的问题,再对比台湾的做法,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