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引论李松林摘要课堂教学行为本身是一个包含多种互动要素的系统而且具有层级性结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就是运用行为理论和教学原理对其构成要素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即要素论分析同时对其实现单位及各个实现单位之间的内部转化关系进行分析即过程论分析从而进一步探明课堂教学行为在学生发展中的独特规律。进行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有三个方面的原因教学论学科建设的需要、教学设计的需要和转化教学观念的需要。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课堂现察法、课堂语言行为互动分析法和人种志方法。关键词课堂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一、什么是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基于特定的欲求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井选择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实现目标的活动”。不难看出、行为由原动力、目的与手段构成原动力是引发行为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引发行为目的与行为手段的根本原因目的是有意识地为了达到的结果也就是行一体有意识地为了达到的行为结果手段则是有意识地用来达到某种结果的某种过程也就是行为主体有意识地用来达到行为结果的行为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这里将课堂教学行为分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对“行为”定义的分析我们认为学习行为乃是学习者在某种动机指引下为获得某种学习结果而选择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结果的活动总和而教学行为则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也就是教师为了促进学习者完成学习行为而进行的支持性、服务性、指导性的活动总和。在行为理论看来行为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包括行为的主体、共同体和客体以及工具、规则和分工等互动的要素各个要素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行为具有层级性即行为本身就是活动的实现单位活动由一系列有目的的行为组成。操作是主体行为的实现单位主体行为通过具体操作来完成。具体操作本身没有自己的目标更多的是工具的使用方式。活动与行为、行为与操作之问的界限也是模糊的各个层次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就是研究者运用行为理论和教学原理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要素与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课堂教学行为的实现单位与各个实现单位之间的内部转化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个体发展规律的研究方式。我们可以在行为理论的指导下把普遍的行为规则结合教学原理具体化到要分析的教学行为中去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独特规律。一是找出构成课堂教学行为的构成要素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要素论的分析二是划分出课堂教学行为的实现单位查明各个实现单位之间的内部转换关系即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过程论的分析三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课堂教学行为在学生发展中的独特规律。二、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我们主张进行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教学论学科建设的需要。过去我们在教学论研究中常常用马克思哲学认识论代替教学认识论机械地套用“实践——认识——实践”公式把教学活动机械地割裂开并使之绝对化我们既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范畴放置于方法论和认识论的位置上又放置于具体教学活动的位置上结果是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深人研究。加上没有及时吸收现代哲学认识论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没有把活动范畴和行为范畴引人课堂研究因而没能阐明在教学活动基础上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机制。如何从教学论角度在深层次上阐明教学活动、教学行为及具体操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学生个体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教学行为及具体操作的相互转换而实现学生发展的内在机制这正是当代教学论必须研究的问题之一。而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无疑是这项研究的关键一环。其次是教学设计的需要。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环境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对学生完成学习行为提供资源、工具和人际方面的支持如果设计者对于学习者的行为并不清楚就难以设计出好的学习环境。那么教学设计者一定要考虑学习行为发生的情景和条件。比如为实现某种学习行为学习者可能使用什么样的认知、学习工具这些工具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这些工具是不是易于获得、方便学习者使用学习者团体中维系合作关系的规则是什么学习者选择什么样的学习策略学习者个人的角色是什么学习者需要什么样的学习资料等等。因此学习行为的分析和设计是学习环境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应该说如果有了学习行为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清楚了相应学习行为需要什么样的学习环境支持的话那么学习环境的设计难度就不大。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最后是转化教学观念的需要。把新的教学观念具体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教与学的根本变革是新课程方案实施成败的关键。但观念的更新并不必然导致行为的变化课程改革方案的研制、传播、宣传、规划和采纳往往并不总会带来实际变化。但目前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新旧观念的比较、辨析和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却对新的教学观念如何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现实教学行为缺少深人的研究。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