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引言国内的研究数据来源:1994年1月-2007年10月CNKI中462篇论文统计结果。其中学术期刊413篇,重要报纸21篇,硕士论文26篇,博士论文2篇。一、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存在的4个主要问题二、教学行为研究的“元问题”和“具体问题”三、教学行为研究“元问题”的历史嬗变(一)“过程—结果”范式的“元问题”1.教师行为具有独立性、客观性和可分解性。2.教师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3.教师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严重的行为主义倾向大大窄化了教学行为的丰富内涵。◇彻底的还原论思想消解了教学行为的整体功能。◇僵化的实证主义模式误导了教学行为研究的价值取向。(二)“认知—对话”范式的“元问题”1.教学行为具有认知依存性和主体相关性。2.对话是理解与解释教学行为的必要条件。教学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外塑”过程,而是一种对话过程。3.最后,教师认知对教学行为的作用具有复杂性。教师认知的综合性和教学行为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认知要通过复杂的内在机制对教学行为发生作用,很难用简单、普遍、确定的理性规律加以概括。◇“文化客位”的研究隐喻限制了教师在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对教师认知的过分关注导致相关研究发生了本体论偏移。◇孤立分析的研究方法割裂了认知与情感、教师与环境的紧密联系。(三)“情境—生态”范式的“元问题”1.课堂教学行为与课堂教学情境具有共生性,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是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2.课堂教学行为是具有一定层次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只能以整体的方式存在并发挥作用。3.课堂教学过程既不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单纯的外部塑造,也不是学生完全自主的内部信息加工,而是学生与教学情境的交互共生。◇本体论高于方法论导致研究在“环境决定论”和“人类中心论”之间摇摆不定。◇生态视野的宽泛性和模糊性导致研究存在“矫枉过正”的嫌疑。◇对教学细节的过分关注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尴尬局面。四、对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元问题”的思考(一)从简单到复杂: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本体论回归(二)从理性到知性: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价值论转向(三)从化归还原到整体生成: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方法论升级五、结语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