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的、地、得”的区分与运用》语文微课教案一、教学背景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二、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三、教学目标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四、教学重难点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五、教学时间8分钟微课堂六、教学适用对象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八、教学设计与过程开场白: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老师金颖,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一)问题与疑惑1、重要性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1)使用错误: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2)纠正错误: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二)区别与联系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1)怎么样的什么(2)怎样样地干什么(3)干得怎么样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三)巩固操练1、练习巩固(1)形近区分静静的()河面静静地()写字欢乐的()山谷欢乐地()歌唱满意地()点头满意的()作品(2)类别区分1)跑得飞快飞快地跑2)愉快的旅行旅行得愉快3)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3)综合杂糅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2、特殊情况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出自二年级上册《日记两则》)(1)质疑:为什么这里要使用“得”呢?(2)释疑:原来这里强调的是心情,动词在后,形容词在前,相当于后置,“得”修饰“跳舞”而非“围”。现在你明白了吧?3、小结归纳:同学们,只要你记住口诀: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相信你再也不会弄错“的地得”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缩写句子》微课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姓名李汉珍学科语文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微课名称《缩写句子》视频长度录制时间2014-6-25知识点来源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知识点描述让六年级学生了解缩写句子的一般步骤,认识常见的缩句类型,学习其缩写方法。预备知识缩写句子教学类型讲授型适用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思路针对六年级学生对缩写句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缩句的类型,提高学生缩写句子的能力,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以孙司空图片导入让同学们了解缩句的含义,然后以火眼金睛去学习缩写句子的方法与技巧、解题步骤、注意事项。最后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学过程内容时间一、导入同学们,早上好。请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谁呀?对,他就是有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孙大圣。今天的课就请孙大圣带我们去缩写句子家庭里走一走吧。30秒二、教学过程第一部分:理解缩写句子的含义。30秒第二部分:一、学习缩写句子的方法与技巧:1、抓住句子的主干来缩简。2、删去“的”“地”前的修饰词、表示时间、数量、地点等的词也删去。3、“得”后面补充说明成分的词语也删去。4、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5、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6、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如:7、特定词组的缩写二、缩句步骤:1、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480秒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是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3、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三、注意事项:1、不能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也就是说原句的主谓宾成分不可改变。)2、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三、结课缩句练习,巩固所学知识: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2、客家人的民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