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谈.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谈.doc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一直在为如何让新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真正的“新”起来,“活”起来,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更有兴趣,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而努力摸索、研究。在此,我根据自己积累的一些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在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以求抛砖引玉。一、充分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新兴学科,其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为一名课堂的组织者,要利用信息技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资源环境,并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帮助和必要的指引,从而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我认为要扮演好这一角色,一定要吃透教材,又不能过分地依赖教材,关键是要看到每一课的教育价值,灵活地根据《课程标准》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例如在阅读完《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的教材后,我认为在Flash软件制作动画这一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主要是介绍工具箱的使用,而该应用软件中工具箱的用法和小学教材中“画图”软件中工具箱类似。如果教师依据教材按部就班的讲解,会使学生认为这和画图软件没什么区别,进而失去学习兴趣,于是,我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第一、第二课时将“工具箱”的使用方法与Flash中最基础的动画制作技能:形状渐变和动作渐变相结合。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了Flash的功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学习动力。二、确立模式,让特色引领课堂教学新课改强调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设计,使得教学过程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状态,使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动机人们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才能自觉主动的探索问题、获取新知。课堂的导入要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最好能从学生的内心深处着想。例如在讲授word中的“图文混排学制贺卡”这课时,可以用“制作生日贺卡或圣诞贺卡”为任务,导入课题时就可以用“过生日收到生日贺卡”、“过圣诞收到圣诞贺卡”这些学生本身就较感兴趣的生活事件来导入了。再如在讲授“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这课时,可以用“出示教师自我介绍幻灯片”来导入,因为学生都有好奇心,甚至高中学生也是。那这里学生对自己的教师一定也很好奇,也很想了解一下。诸如这样的例子很多,譬如在讲授word中“表格制作”时也可以用“设计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课程表”来导入、讲授第二章“使用我的电脑”课时可以用“学生的书包资料整理”来引出“整理电脑的工具---我的电脑”课题。这里我就不详说了。以上这些情境的创设实践也证明效果较好。当然在不是很了解学生的情况下,你也可以实际对一个班或部分学生先调查一下后确定设计什么情境,去年我在无锡的学科赛教就是这样做的,在公布课题是“excel中建立一张工作表”时,我当时也很苦恼,设想了许多导入情景,后经过几个班学生的调查,最终决定用学生都较感兴趣的“亚运会奖牌表”(正好那时亚运会也接近尾声,学生有的回家也观看比赛),后来去无锡赛教时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总之,良好情境的创设很重要,这是决定能否上好一堂课的一个重要因素。(二)任务驱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通过自学教材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最后完成既定的任务。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培养学生利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督促学生去阅读教材、自学教材,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真正产生强烈的完成任务的欲望。而且注意设计的任务目标要合理: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有可操作性,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调动全体学生去积极探索问题。例如在“Excel数据处理”这一课中,在解决完求和的问题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用1F函数求最大值的任务。这是这节课的难点,但是通过前面的学习,加上教材上的讲解,大部分的学生通过学习教材结合上机操作,找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自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学生变得非常有成就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也更加高涨,对后面的学习充满期待。(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前二个阶段的活动都是在为这一阶段的完成蓄积力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这一阶段的质量。因为只有搞好这一阶段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任务布置上要关注学生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