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讨论式LYWJSHOX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4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问题讨论式LYWJSHOX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doc

问题讨论式LYWJSHOX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低价购买卖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QQ174788632旺旺whx0910怎么增加百度文库财富值怎样增加如何增加增加百度财富值如何快速增加百度文库增加财富值专业的爱问共享资料积分销售团队HYPERLINK"http://whx0910.taobao.com"http://whx0910.taobao.com或者HYPERLINK"http://shop60806855.taobao.com"http://shop60806855.taobao.com台州市2008年度规划课题优秀结题材料历史与社会“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有效性实施的研究课题负责人:李丽芬承担单位:仙居县安洲中学立项时间:2008年1月完成时间:2008年11月立项单位:台州市教科规划办历史与社会“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有效性实施的研究仙居县安洲中学课题组*[摘要]:民族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而青少年创新思维的培养又源于问题。但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严重缺失,而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养成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在实施中教师又面临着许多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课题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历史与社会“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有效性实施的课题研究。发现:这种教学法虽然在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进度的调控上和情景启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却能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问答疑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可贵的是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因此,我们教师应积极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关键词]:历史与社会问题讨论式有效性一、课题的提出(一)“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的重要性和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古今中外,许多人都认识到“问题”教学的重要性。哲学家波普尔曾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我国课改初期一些教师上示范课,他们在开展课堂主要活动时都有“问题讨论式”教学的运用。这种教学法不但能让我们教师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达到“我要学习”的目的,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提高,也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但纵观目前教师上课,课堂上仍然用接受式学习方式呈现之,即使是探究,也只是验证性探究,灌输式探究。为什么具有亮点的教学法却使许多教师望而止步呢?究其原因是:“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实施时,教师面临许多困惑难以解决。如何调控学生讨论时的课堂纪律;如何把握问题讨论的方向性,引导学生讨论的问题不游离课标要求;如何让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如何把握教学进度、课堂时间;如何激发学困生问题意识,避免他们在讨论中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教师们面临中考的压力。如果把中考等考试比作是“旗帜”,把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比作是“跑步”,那么我们教师是让学生向“旗帜”看齐呢,还是轻装上阵“跑步”呢?如何“举着旗帜跑步”,大部分教师茫然了,新课改老教法。(二)目前教学中的师生现状美国哈佛大学的师生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考察目前我们教学,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缺乏问问题的兴趣,问题意识缺失。具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从来不想提问题,存在思维惰性,学习处于盲目状态,一味接受,从不发问;一类是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这类学生心中虽有困惑、焦虑,但迫于某种压力未能表现出来,问题意识呈潜在状态,假如上课教师点名,他们也是能提出几个问题的;一类是不会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尽管思维活跃,但*课题负责人:李丽芬课题组成员:张润芝、徐秀英、林卫近、许炜方、杨小可报告执笔者:李丽芬因存在知识、经验、语言等的障碍,或限于思维发展的水平,提问浮于表面,缺乏深度。(见附件1)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源于我们的教学。我们教学重在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忽视教育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对学生感兴趣的、出自思维发展自身要求的问题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或干脆在课堂上制止,过多重视知识教学,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一是不敢提问题,二是不知从何提问题,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问题意识日渐淡化。(见附件2)(三)课题提出研究的依据和目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反映论和矛盾论是“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的方法论基础。它不仅从感性认识出发,也能依概念、范畴、原理、规律来对客观现实作出理性反映即创造性反映,而这种创造性反映的基础就是矛盾,矛盾又表现为“问题”,即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人的脑海里,解决逻辑矛盾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问题性”教学法是以反映论和矛盾论为依据的。“问题思维性”理论是“问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