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检测: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小凌****甜蜜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检测: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检测: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前进行的舌战群儒中,有人曾提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解析:选D。该主张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利益,那就不能轻易改变过去的统治方式。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2.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解析:选D。据题干信息可知,商鞅变法严禁私自移动田界,这就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所有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本题选D项。3.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变法内容。从题干中可知其措施为“废井田、开阡陌”。这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所以A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沉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利益,所以B项错误。C项据材料可直接排除。所有土地公有化是1953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才出现的,D项错误。4.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商鞅变法的下列措施中,从根本上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普遍推行县制C.废除“世卿世禄制”D.重农抑商解析:选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的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这就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本题选A项。5.“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商鞅变法中,为实现富国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推行县制B.重农抑商C.废除井田制D.奖励军功解析:选B。“富国”主要是靠发展生产增加政府收入。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秦国的收入大量增加。本题选B项。6.某地出土了一件重要的文物方升(如下图),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左壁刻:“十八年……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从方升所刻铭文中我们能够断定()A.商鞅是我国古代方升的发明者B.秦统一后仍用商鞅规定的度量衡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C.秦始皇对商鞅变法进行了修正D.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又在全国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标准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对材料中的“铭文”进行准确的理解。“大良造鞅……为升”和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中的“皆明壹之”,证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仍以商鞅所规定的度量衡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7.商鞅变法措施中,触犯、打击旧贵族利益最根本、最直接的措施分别是()A.制定秦律奖励军功B.重农抑商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废井田,开阡陌”D.“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解析:选D。商鞅变法是顺应经济基础变化后的进步的变革,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商鞅变法措施中与当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相适应的是“废井田,开阡陌”;商鞅变法要求推翻奴隶主专制,主张建立地主阶级专制,为此采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故选D。8.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移风易俗B.富国强兵C.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D.重农抑商解析:选C。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加强了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实行县制,其长官由君主任免,向君主负责,这就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A项是社会风尚习俗方面的措施,对中央集权影响小;B项是变法的目的;D项是经济措施,与题意不符。9.“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这一制度所起的作用是()A.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B.推动城市经济发展C.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析:选A。材料说明这一制度的作用为“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因此,这一制度强化了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故A项正确;材料提及的制度是户籍制度,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该制度对于郡县制的促进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故D项错误。10.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商鞅变法的影响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