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TDM)给药方案制定给药方案的步骤一、常用给药途径及其特点二、给药方案的拟定(一)根据半衰期制定给药方案(二)根据血药浓度制定给药方案计算可能给予的最大维持量Xmax=Vd/F(Css,max-Css,min)计算给药速率=Xmax/τmax保持同样的给药速率,调整X0和τ到采用的剂量和适当的给药次数如果选择的τ/T1/2比1小的多,并希望迅速开始治疗,计算负荷剂量X′=Vd/FCss,max对其他因素(如血管外给药吸收缓慢)做适当调整三、给药方案的调整最常用的方法,即病人先按医生预先估计的剂量给病人应用后,并连续给药使血药浓度达稳态时,测定一次血样而调整剂量,该血样可在峰时取,也可谷时取(即下次用药前,该点的血药浓度较为稳定,常作选用),如想了解平均血药浓度(Css)可在给药后1.44×t1/2÷τ时取,如该药血浓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则可代入下式,即可求得所需的剂量。以D1为所求剂量,D2为预试量。血药浓度下标1者为预期血药浓度,2为该药的实测血浓度。例:口服地高辛125μg/次,每12小时一次的患者,预期谷浓度为0.9μg/L,今实际测得值为0.5μg/L,问应如何调整剂量(间隔时间不变)即该患者改服225μg/次,每日二次,其稳态谷浓度为0.9μg/L。(二)重复一点法例:第一次给病人静注某药100mg,经6小时再静注100mg,在第一次给药后6小时与第二次给药后6小时各取血一次,测得C1及C2分别为1.65μg/ml和2.5μg/ml,试求动力学参数K及Vd,其给药剂量是否合理?应如何调整?(Css=3.5μg/ml)解:将C1及C2值代入上二式:K=ln(1.65/(2.5-1.65)/6=0.111/hVd=100/1.65×e(-0.111×6)=31.14L算出病人应调整的剂量D病=K·Vd·Css·τ=0.111×31.14×3.5×6=72.6mg该病人每次静注72.6mg,每6小时一次,其稳态血药浓度可维持3.5μg/ml的水平。对于某些以肾排泄为主的药物,如地高辛,当肾功能严重受损时,其消除速率常数K及消除半衰期t1/2显著增大,应根据肾功能修正参数和调整剂量,避免毒性反应。肾衰时的消除速率常数可按下式修正:K’=K[(Cl’Cr/ClCr-1)*Fu]例:以250mg为维持剂量,每6小时给某病人静脉注射某药。第一次给药后经5小时取血一次,第二次给药后经5小时再取血一次,两次浓度分别为6.6ug/ml和10ug/ml,已知该药有效浓度范围为5~13ug/ml,此给药方案是否达到治疗要求?应如何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