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关节感染性疾病ppt课件.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0.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骨与关节感染性疾病ppt课件.ppt

骨与关节感染性疾病ppt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章骨与关节感染性疾病第一节、骨关节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寒颤、高热、全身毒血反应,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X线表现:1、<2W,骨胳无明显变化,仅见一些软组织改变,系软组织充血、水肿所致。肌间、皮下组织与肌肉间的间隙消失,皮下脂肪层模糊,出现网格影2、>2W后可出现骨胳改变:①干骺部局限性骨质疏松,→骨质破坏。②骨膜增生(线状、层状),新生骨广泛则形成包壳。③骨质坏死,沿骨长轴形成长条形死骨。④骨质增生也已开始。鉴别诊断:与尤文氏瘤鉴别(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三)、局限性骨髓炎(慢性骨脓肿、Brodie脓肿)(四)硬化性骨髓炎(Garre骨髓炎)鉴别诊断:1、畸形性骨炎:多为成人,侵犯多骨,骨增生密度不均,骨小梁粗大不规则。2、硬化型骨梅毒:病变范围广,累及多骨的骨质增生硬化,血清康氏反应(十)。3、骨样骨瘤:在致密的瘤体中央可见瘤巢的透亮区,较小且不规则,常位于骨的边缘或皮质部分,使皮质呈长条形增厚,可予区别。4、尤文氏瘤:有髓腔膨大、破坏,并可见葱皮状骨膜反应。5、成骨性骨肉瘤:有放射状骨膜反应和瘤骨形成,可穿破软组织形成肿块。(五)颅骨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1、早期可无阳性反应(2~3W)。2、逐步呈现骨反疏松及细小的透亮病灶,扩大呈轮廓毛糙、不规则蜂窝状透亮区,可融合成片,周围骨质有硬化增生,与正常骨质分界不清。多无骨膜反应,破坏区可见到细小的致密死骨。局部头皮软组织肿胀。鉴别诊断:1、骨结核:鉴别较困难,但骨质破坏灶轮廓较锐利,周围骨质增生硬化很少,死骨少。以骨质破坏为主。2、颅骨梅毒:增生为主,很少或没有骨质破坏,多骨受累,血清康氏反应阳性。3、成骨肉瘤:有不规则破坏伴放射状骨膜反应,无硬化边,发展快,边界不清。(六)脊柱化脓性骨髓炎根据部位,可分三型:1、边缘型:起源于椎体上下缘,出现密度减低,边缘模糊的骨质破坏区,椎间盘迅速破坏至椎间隙狭窄甚至消失。2~3月后逐渐出现骨质硬化,两椎体间骨桥形成,甚至互相融合。2、中央型:源于椎体中央松质骨,早期见骨质疏松,后见骨质破坏的透光区,椎体破坏后可发生病理性压缩性骨折,呈扁平或楔形,接着骨质出现增生硬化。椎间隙可正常或轻度狭窄。3、附件型:源于脊椎附件,比较少见,比较局限,并不向椎体蔓延。早期出现不规则骨质疏松和破坏,逐渐产生硬化,晚期表现为骨质增生,骨质缺损边缘锐利,并不规则囊状透亮区,最后导致关节突关节的骨性融合。鉴别诊断2、布氏杆菌感染:相似,有职业史(动物接触史),细菌学检查。3、转移性肿瘤:(与单个椎体中央型需鉴别)多无死骨,常涉及一例椎弓根,椎旁软组织肿块影边不对称,原发病史。二、化脓性关节炎晚期:在关节内脓液中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肉芽组织增生,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发生破坏,引起关节面模糊和关节间隙狭窄,以承重的部位出现早和明显。这与关节结核发病缓,破坏居关节面边缘不同。严重时可发生干骺部的骨髓炎。愈合期:骨质增生硬化,若关节软骨、骨的破坏不严重,关节间隙可部分保留,并有一定功能,严重的出现骨性强直。第二节骨、关节结核一、骨结核(一)短骨结核与发生在短骨的内生软骨瘤鉴别:膨胀,偏心,边缘清晰,病变区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影,骨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多为单发。(二)长骨结核肱骨头结核,病理上以肉芽组织增生为主,渗出较少,多不形成脓肿,又称干性骨疡。X线表现:肱骨头分叶状骨质破坏,边缘整齐,多不侵犯关节。肱骨头萎缩,骨质疏松不明显,多无死骨。2、长骨骨干结核:较少见。X线表现形式不一,需结合临床综合诊断。病变发展缓慢者以增生硬化为主,迅速者以骨质破坏为主。(三)扁骨结核2、髂骨结核:髂骨翼,髂骨嵴,多见于青少年。X线表现:可见局限性骨质破坏,边缘不清楚,可有轻度骨增生,一般无死骨。在同侧下腹、腹股沟、大腿根部出现“寒性脓肿”。3、肋骨结核:在扁骨中发病率较高,多见青壮年,第4~7肋,单发,中段。X线表现:以骨质破坏为主,部分伴发穿破引起胸膜炎,病灶可呈囊样膨胀,形如“骨气膨”。(四)异状骨结核(五)脊柱结核病理:按病变部位分三型1、中心型:6~7岁小儿,中央血管供血,因而位于椎体中央,椎体压缩呈楔形,椎间盘正常。2、边缘型:成年,椎体前方由肋间动脉及腰动脉分支供血,故病灶出现在椎体边缘,椎体前上、前下骨质破坏,并侵入椎间盘,造成椎间隙狭窄、消失。3、骨膜下型:椎体前缘与前纵韧带间,前纵韧带下,侵犯数个椎体,椎体前缘骨质破坏,易形成寒性脓肿。鉴别诊断:1、脊椎骨软骨炎:青年性驼背,有楔形,无破坏,无椎间隙变窄,无脓肿。2、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病史,WBC↑,大骨桥,附件受累。3、椎体恶性肿瘤:转移瘤---40岁以上,原发灶,骨破坏,椎间隙不变窄。骨髓瘤---多发,多部位,脱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