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内容目的要求糖的化学(二)糖的分类及其结构葡萄糖(glucose)——已醛糖2.寡糖3.多糖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①淀粉是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α-1,4-糖苷键②糖原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4.结合糖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第一节一、糖的生理功能二、糖的消化和吸收麦芽糖麦芽糖酶唾液、胰液淀粉麦芽寡糖(<10G直链)葡萄糖α-淀粉酶(内切酶)α-糊精(<10G支链)α-糊精酶门静脉肝静脉小肠粘膜肝脏血液循环血糖上皮细胞单纯扩散果糖糖代谢的概况第二节糖的分解代谢一、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糖酵解糖酵解的全部反应磷酸化酶变位酶糖原(Gn)1-P-G6-P-GPi糖原(Gn-1)2.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3.6-磷酸果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4.1,6-二磷酸果糖裂解成磷酸丙糖5.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二)糖酵解第二阶段的反应7.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9.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三)NADH和丙酮酸的去向有氧还是无氧??丙酮酸的去向11.丙酮酸转变成乳酸E1:己糖激酶反应条件:无氧亚细胞部位:胞浆终产物:乳酸净得ATP:G2ATP肌糖原3ATP产生ATP的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关键酶:已糖激酶(葡萄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果糖1.机体在缺氧状态下的供能方式2.特殊组织细胞的供能方式RBC(无细胞器)、恶性肿瘤3.有氧氧化的前过程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oxidation)指在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一)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二)TAC循环是糖、氨基酸和脂肪酸最后共同的代谢途径(三)TAC循环的特点2.3步关键反应①柠檬酸合成酶②异柠檬酸脱氢酶③α-酮戊二酸脱氢酶3.反应的亚细胞部位线粒体循环中间产物总量不变,但会被其它代谢消耗*草酰乙酸来源(四)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三、磷酸戊糖途径葡萄糖特点:1)生成2NADPH+2H+,CO22)生成1核糖3)关键酶:*G-6-P脱氢酶2.磷酸戊糖的转变阶段/总反应式(二)戊糖磷酸途径的生理意义1)NADPH参与脂类的生物合成分解代谢途径:糖酵解有氧氧化联系点:共同的中间产物戊糖磷酸途径1.糖酵解与有氧氧化代谢途径连接:丙酮酸2.戊糖磷酸途径与糖酵解连接:甘油醛-3-P第三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之一,是机体能迅速动用的能量储备。1.葡萄糖单元以α-1,4-糖苷键形成长链。2.约10个葡萄糖单元处形成分枝,分枝处葡萄糖以α-1,6-糖苷键连接,分支增加,溶解度增加。3.每条链都终止于一个非还原端.非还原端增多,以利于其被酶分解。定义: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场所:肝脏和肌肉的细胞质过程:I阶段:葡萄糖活化——UDPGII阶段:糖原合成酶的作用——形成直链的结构III阶段:分支酶的作用——形成支链的结构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2.1-磷酸葡萄糖形成UDPG(二)II阶段反应过程UDPG在糖原引物上进行合成。在糖原合酶的作用下,通过α-1,4-糖苷键形成糖原的直链结构(三)III阶段的反应过程(四)糖原合成的反应特点(五)糖原合成的生理意义二、糖原分解(一)糖原分解过程脱枝酶*肌糖原的分解1.糖原分解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2.肌肉组织中无磷酸葡萄糖酶。3.肌糖原与肝糖原分解的作用不同:肝糖原作为葡萄糖库,维持血糖的浓度肌糖原作为燃料库,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三、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总图四、糖原代谢的意义(一)糖异生途径(GluconeogenicPathway)3.反应过程:1)糖异生基本是糖酵解逆过程,酶也是共同使用2)替代三步不可逆反应丙酮酸羧化支路果糖二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转变为葡萄糖/反应部位:线粒体,胞液两步反应共消耗1分子ATP与1分子GTP。丙酮酸底物循环(2)葡萄糖-6-磷酸转变为葡萄糖糖异生途径所需NADH+H+的来源②由氨基酸为原料进行糖异生时,NADH+H+则由线粒体内NADH+H+提供,它们来自于脂酸的β-氧化或三羧酸循环,NADH+H+转运则通过草酰乙酸与苹果酸相互转变而转运。(二)糖异生的反应特点1.在饥饿情况下保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2.协助氨基酸代谢3.促进对乳酸的利用,防止酸中毒糖异生活跃有葡萄糖-6磷酸酶⑶生理意义第五节血糖及其调节血糖(Bloodsugar)的概念是血中的葡萄糖。血糖的浓度的正常值在三、血糖浓度的调节(一)组织器官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