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pdf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摘要:双减政策的提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升教学质量成为亟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新命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的提出,从做好课堂导入工作、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开展多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做好作业的有效布置等,探索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对策,为当前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提供重要参考。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提质增效;策略引言目前,双减的提出并不是一味地减轻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作业压力,其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提质增效,构建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的40分钟,在课堂之中实现创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1]。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提升对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等,从而在达到课堂提质增效的目的后,发挥出课堂育人的功效。一、发挥课堂引导作用,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正确的引导工作已经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条件和准备工作。首先,第一步教师应该对教学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布置,即在5分钟左右。“引”在本文之中的核心思想就是“有中生无”,即新的知识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回顾进行问题的解决。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之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已有的教学经验等开展有效教学。因此,通过引子的合理设计,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水平,在通过一些变化的了解,引出新知,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对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例如: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一些学生已经学习过整除的除法,在这时教师以整除除法作为新知的引入,即出示3只小猴分香蕉的情况,让学生以此分析:12除以3;15除以3;18除以3。学生们借助教师的引导,对整除的除法进行回顾,然后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提问:“同学生们,你们认为小猴子将摘到的香蕉平均分完了吗?如果还有剩余的香蕉,该怎么分呢?你们谁能列出公式呢?”课堂“引”的这部分工作已经完成,学生们的思维也发生了变化,学习过程也从第一步向第二步转变,即进入了“导”的部分。“导”其实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其在“引”的基础之上运用一些思考性的问题、探索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的能力,学生也在猜想、思考、创作、验证之下,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师针对有余数的除法这一问题进行引导,即“小猴子为什么能正好平均分完这些香蕉,会出现其他的情况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将12-18以内这些数字,如13、14、16、17等其他的数字除以3,会出现什么变化,余下了什么数字。这时学生们进行自主的探究,完全进入了学习的状态。二、搭建生活情境,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提问,不仅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开展自主的思考和探究。其中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重提问的合理性和针对性,例如:提问时应避免简单、直白地进行提问,需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创造性。究其原因没有创造性的问题不仅无法让学生陷入深入的思考,学生创造性思维不能得到有效训练,如果一直采用之前提问的方式,学生学习的能力将无法得到全面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之中创设能够扩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在情境之中全面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知》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课前做了一些调查,如:学生对于分数这一概念的认知情况;不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分数知识。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借助学生对于新知的好奇性和求知欲望,在课堂中创设关于分数的生活情境,如:教师组织一场秋游的活动,咱们一起去果园之中摘苹果。王军和丽丽在同一个采摘小组之中,他们将采摘到的8个苹果进行分享,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公平分享的呢?学生们很快就得出每个人4个苹果的分配方案。然后教师继续结合情境进行问题的引导,如果他们小组在得到老师一块月饼的奖励后,该怎么平均分配呢?学生们说:“老师,可以一个人分一半。”紧接着教师拿教具,让学生们具体的动手分一分,很快他们认识到了1/2。这种问题的引导相对于直接的讲述和知识的灌输更有效果,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记忆,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调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这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讲,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了他们对于知识的探索能力[2]。因此,课堂之中,教师通过合理配置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