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精练(5)doc.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题精练(5)doc.doc

小题精练(5)doc.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题精练(5)1.(2008宣武一模文8)定义: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都有(为常数),那么称为的下界,下界中的最大值叫做的下确界.现给出下列函数,其中所有有下确界的函数是()①②③④A.①B.④C.②③④D.①③④2.(2008东城一模20080411理14文14)在实数集中定义一种运算“*”,具有性质:①对任意;②对任意;③对任意;则;函数的最小值为.3.(2009崇文一模理14文14)对于集合的每一个非空子集,定义一个“交替和”如下:按照递减的次序重新排列该子集,然后从最大数开始交替地减、加后继的数.例如集合的交替和是,集合的交替和为5.当集合中的时,集合的所有非空子集为,,,则它的“交替和”的总和,请你尝试对、的情况,计算它的“交替和”的总和、,并根据其结果猜测集合的每一个非空子集的“交替和”的总和=.4.(2009海淀一模理8文8)对于数列,若存在常数,使得对任意,与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则记:,那么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则数列的各项均大于或等于;B.若,,则C.若,则D.若,则5.(2008朝阳二模理8文8)集合由满足以下条件的函数组成:对任意时,都有.对于两个函数,以下关系成立的是()A.B.C.D.6.(2009石景山一模文8)设,又记,,,则()A.B.C.D.7.(2009西城二模文14)已知三个函数:①;②;③.其中满足性质:“对于任意,,若,,,则有成立”的函数是.(写出全部正确结论的序号)8.(2009海淀二模文14)如图1,有一条长度为的铁丝,先将铁丝围成一个圆,使两端点、恰好重合(如图2),再把这个圆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为,圆心为,铁丝上有一动点,且图1中线段,在图形变化过程中,图1中线段的长度对应于图3中的的长度.图3中线段所在直线与轴交点为,当时,等于;当时,则图3中线段所在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9.(2009崇文二模理14)定义“和常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和常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和常.已知数列是和常数列,且,和常为5,那么的值为,若为偶数,则这个数列的前项和的计算公式为.10.(2010二模东城文8)已知数列中,(),(),能使的可以等于()A.B.C.D.(2010东城二模理14)已知数列中,是其前项和,若,且,则=,.12.(2010西城二模文14)我们可以利用数列的递推公式求出这个数列各项的值,使得这个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奇数.则;研究发现,该数列中的奇数都会重复出现,那么第个是该数列的第项.13.(2010北京卷文14)如图放置的边长为1的正方形沿轴滚动,设顶点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函数关系式是,则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_____;在其两个相邻零点间的图象与轴所围区域的面积为_______.说明:“正方形沿轴滚动”包括沿轴正方向和沿轴负方向滚动.沿轴正方向滚动指的是先以顶点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当顶点落在轴上时,再以顶点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如此继续.类似地,正方形沿轴负方向滚动.14(10-11年上学期房山区高三期末统考理14文14,2009崇文一模理7文8)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称为格点,如果函数的图象恰好通过个格点,则称函数为阶格点函数.下列函数:①;②;③;④;⑤,其中是一阶格点函数的有.(填上所有满足题意的函数的序号15.(10-11年上学期丰台高三期末统考理14)定义方程的实数根叫做函数的“新驻点”,如果函数,,()的“新驻点”分别为,,,那么,,的大小关系是16(10-11年上学期东城高三期末统考理14)已知函数,在区间内任取两个实数,且,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17.(10-11年上学期西城高三期末统考文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为两点,之间的“折线距离”.在这个定义下,给出下列命题:①到原点的“折线距离”等于的点的集合是一个正方形;②到原点的“折线距离”等于的点的集合是一个圆;③到两点的“折线距离”之和为的点的集合是面积为的六边形;④到两点的“折线距离”差的绝对值为的点的集合是两条平行线.其中正确的命题是.(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1.D;①有下确界;显然恒成立,所以是下界;且若是下界,则恒成立,则;所以是下界中的最大值;②无下界,自然更无下确界;③有下确界;显然恒成立,所以是下界;若是下界,则恒成立,若,则有意义,且当时,与恒成立矛盾,故只能有,所以是下界中的最大值;④有下确界;显然恒成立,所以是下界;且若是下界,则恒成立,则;所以是下界中的最大值.2:.;根据条件③,对于任意的有;∴取得;再根据条件①②知对任意实数都成立,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