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主要内容:法律依据监测目的制定原则监测计划内容监测工作重点法律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十四条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第十六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进一步调查。法律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三条…事故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第一百零四条医疗机构发现其接收的病人属于食源性疾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将相关信息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第一百零五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向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食源性疾病监测到底是干嘛的?收集信息,通过归因分析,识别系统性风险,提供食品和健康之间的关联,评价监管措施的有效性!不局限于某一起具体事件,也与某一起具体事件的处置无关!食源性疾病监测到底是干嘛的?通过主动监测,建立单病种基线,确定各类食源性疾病的负担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归因食源性疾病负担的特定食物和来源,开展健康教育,同时推动各项干预措施!食源性疾病监测到底是干嘛的?汇总分析监测数据,识别已经发生尚未被发现的暴发线索或食品安全隐患,与现有事故/事件报告不矛盾,不冲突!制定原则以早发现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线索为重点,开展病例监测和溯源调查以阐明危险因素分布和基线水平为目标,开展主动监测以掌握高危食品和危险因素为目标,收集暴发信息和归因分析以了解耐药水平和趋势为目标,开展耐药监测和风险评估以服务于食品安全监管为核心,提供食品和健康之间的关联以我国国情为基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监测内容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食源性致病菌分子溯源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监测1、食源性疾病病例病例监测监测目的:通过对散发个案病例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为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提供技术支持。监测机构:全省开展食源性疾病诊疗的所有医疗机构,包括(但不限于)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主要看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监测对象:感染性病例:出现腹泻,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的病例,也包括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症状的病例。中毒性病例: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水产品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肉毒毒素中毒、米酵菌酸中毒、河鲀毒素中毒等。异常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重点关注:(一)婴幼儿、中小学生、孕产妇等病例;(二)由定型包装食品引起的病例;(三)发生在餐饮服务单位的病例。有明确的可疑食物暴露史!监测内容病例基本信息症状与体征饮食暴露史临检结果初步诊断等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报告(红头)各市(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应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本辖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报告。各市(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聚集性病例的发现及处置情况。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监测目的:通过对食源性疾病事件信息的收集和归因分析,掌握引起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高危食品和危险因素。监测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对象: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2人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内容:全省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流行病学调查核实后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包括发病人群、发生场所、病因食品、致病因素、引发因素、调查结论等2、食源性疾病事件包括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发现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监测发现并调查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处置突发食品安全事件调查后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事件结果报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完毕一周内,通过“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系统”上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及时向省(市、州)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送食源性致病菌分离株。市(州)和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对辖区内上报的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