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巨野一中孙香春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的概念。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力的合成的基本规律。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合力。(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实验归纳得到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观察能力、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教学重点:1、通过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理解“等效替代”的思想。2、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难点:1、合力与分力间的等效替代关系。2、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通过作图法确定合力。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让学生体会并接纳等效观点,得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2、实践体验,实验探索,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过程:探究问题一:什么是合力、分力?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由生活实践出发,让学生分析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作用效果间存在什么关系?(从生活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让学生展开想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得到合力与分力的的概念及其关系。合力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吗?(体会“效果相同”,强调“等效替代”的思想。把合力概念的建立过程呈现给学生,准确理解合力的概念,纠正学生中存在的模糊认识,明确合力是“等效替代”的效果力,没有施力物体,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探究问题二:如何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实验结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为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降低台阶,通过问题给学生一些提示或帮助,体现学生与教材的平等关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常犯的错误,如有效数字问题,弹簧秤的读数问题,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问题给以关注。)探究问题三: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分析得出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体会并总结出合力大小与分力夹角的关系。总结得出两个力求合力的取值范围。)探究问题四:什么是共点力?阅读课本,理解共点力的概念。课堂小结:1、一种思想:等效替代2、一个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适用所有矢量的合成和分解3、求合力的两种方法作图法:直观、误差大计算法:准确课堂训练:1.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F1、F2与其合力F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的大小随F1、F2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B.F的大小一定大于F1、F2中的最大者C.F的大小随F1、F2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D.F的大小不能小于F1、F2中的最小者2.两个共点力,大小都是50N,如果要使这两个力的合力也是50N,这两个力之间的夹角应为()A.300B.600C.1200D.15003.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最大值为35N,最小值为5N,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N和N,若这两力的夹角为900,则合力的大小为N。板书设计:第四节力的合成一、合力与分力1.合力与分力的概念2.几个分力与它们的合力在作用效果上是等效替代,不是并列、并存。二、力的合成1.求几个分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2.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同方向: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分力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与任意一个分力方向相同反方向: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分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与较大的分力方向相同3.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即以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所夹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1)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规律是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特例。(2)求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合力可以多次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三、共点力与非共点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题P641、2、3题教学反思:1、低估了学生对“等效”观点的认识,在讲解等效的知识点时时间有一点耽搁。2、部分学生在做平行四边形定则时的规范性不注意,一是随手画图,二是该虚线的地方没有化成虚线,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次强调,最好让个别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示错演示。3、关于平行四边形的一些推论,在备课时没有估计到学生对有些知识理解的难度,如果能够在讲解时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讲解,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4、举得例子显得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