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导言一、教育的世纪反思:理解我们的、现实和理念(一)的视角(二)现实的视角(三)理论的视角专栏1.专家观点:若干重要的研判(活动中的功能性表现)(一种内禀特质)◆第二阶段(1996-2000):提出“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课程、教材、心理教育、爱心教育、合作竞争、自主管理、校园文化、科技教育等“八个实施途径”。一是社区民主政治的制度安排,即保障“公民权利”和“公共权力”的制度安排,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学校的董事会(或理事会、教育委员会)。中国教师则在社会性理想、学科知识、课堂技能三项指标上相对优秀。课堂气氛安静活跃◆第二阶段(1996-2000):提出“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课程、教材、心理教育、爱心教育、合作竞争、自主管理、校园文化、科技教育等“八个实施途径”。二、仇忠海总结自己的校长工作实践,提出校长“八种素养”加强自身修养,在为人、为学、为业上富有人格魅力和远见卓识。选自金辉《中国的选择:公众科技素养的内涵界说》国家科技部委托项目,2000年10月15日高年级学生有义务辅导低年级学生。2、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在讨论和倾听中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做对世界和社会有用的人,学校致力于影响学生一生的生活。◆基础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全民教育,作为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存在着十分明显和严重的“缺陷”。◆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的带头人;2.行为准则拓展为科学和行为准则◆20世纪初的中国,引进和发展了西方工业革命早期的学校制度,贯彻了标准化、同步化、系列化、规模化等工业化生产原则。◆20世纪初的中国,引进和发展了西方工业革命早期的学校制度,贯彻了标准化、同步化、系列化、规模化等工业化生产原则。校长作为“领导”是否卓越,主要看三条:◆校长是否具有“个性化”的、“有远见”的办学思想或教育理念;◆校长是否能够“扬长用人”(“西式”:学历文凭,技能证书,人格表现。“中式”:注重为君之道,用人之道,爱民之道)。◆校长有无能力运用“制度”整合学校文化,即用“制度”凝固先进思想,规范组织行为,规约学校成员的行为。专栏2.伊顿公学精神:五条基本原则◆为所有学生设计并提供广泛的教育使学生在校内、校外都能发掘自己的强项,发挥最大才华。经验证明,鼓励成功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学校有鼓励学生多才多艺的学术传统。◆尊重每个学生对个体、对集体、对学校及社区生活所做的贡献学校认同多才多艺的全能学生,也认同精于学术、有个性、有强项的学生,认同学生的所有成就。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在讨论和倾听中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做对世界和社会有用的人,学校致力于影响学生一生的生活。◆提供教师的关心和支持,以此培养身体健康,情感成熟以及精神充实学校保持清晰、公平和统一的校规。高年级学生有义务辅导低年级学生。学校为每一个学生设计领导者角色,学生可以讨论任何问题,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与导师、牧师交往,以便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学生具有自信、热情、坚定、宽容和正直的品格学校要求学生有礼貌、自信地表达思想,宽容他人,明辨是非,理解社交中的风格和品格,学会重新评价自己。学校相信十几岁的孩子拥有无限的创造力,学校为创造学生的成功人生打下坚实基础。伊顿公学校长中国行•中外名中学校长论坛上海浦东新区国际会议中心,2005年11月3、校长应当是学校传统的继承者,品牌特色的设计者,精神家园的守护者,学校文化的经营者,也是无形资产的经营者。4、学校形成共同价值的过程,也是学校文化逐步进化的过程。根据文化学的研究,学校文化的发展也是具有内在逻辑或规律的:第一阶段:“产品”发展阶段;第二阶段:“品牌”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意识形态的“系统化”发展阶段;第四阶段:学校文化的“整合”发展阶段。三、提升学校(文化)品质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994-1996):着力于组建领导班子,健全中层机构,制定发展规划,改善人际关系。◆第二阶段(1996-2000):提出“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课程、教材、心理教育、爱心教育、合作竞争、自主管理、校园文化、科技教育等“八个实施途径”。◆第三阶段(2000-2006):学校理念在校本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创新、教师专业发展、主题文化节等方面继续深化。摘自《上海教育》2006(6A)仇忠海《提升一所学校品质的实践思考》◆“小班制”(中小幼的“班额”一般为18-22人)与分组学习、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走班制”与分类分层的教学组织制度;◆“学分制”与少数共同基础课(必修课)、大量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管理制度。专栏4.布朗克斯(Bronx)理科高中表1:中国与西方教育的若干差别3、在国外,教师专业的“双重性质”是被广泛认同的,即教师的任教学科构成其“第一专业”,而教育学知识则构成教师的“第二专业”。但是在中国,很多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