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第1课时.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赤壁赋导学案第1课时.doc

赤壁赋导学案第1课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王杰中学导学案徐州市王杰中学导学案章节与课题必修一赤壁赋课时安排第1课时主备人张新新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或周次学习目标和任务1、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2、了解文中苏轼情感变化过程,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重点难点建议1.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2.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资源的使用学习过程学法指导二次备课课前预习【知识链接】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在散文方面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方面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2、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3、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学习过程】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壬戌()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冯()虚御风桂棹()倚歌而和()之愀()然舳舻()山川相缪()酾()酒横槊()渔樵()江渚()匏()樽蜉蝣()扁()舟扣舷()狼藉()枕藉()嫠()妇是造物者无尽藏()2、朗读全文,根据注释解释全文的意思。(在书上作记号)朗读指导:(1)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问词重读。(2)读出节奏。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3)读出气势。如“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节拍一致,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4)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其悲哉。“江上之清风……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3.自读并翻译第一、二段,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七月既望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渺渺兮予怀倚歌而和之余音袅袅桂棹溯:4.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并翻译: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④渺渺兮予怀⑤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6.通假字,释义冯虚御风举酒属客注意知人论世指导结合注释、诵读方法等课前严格指导预习、理解老师有针对性指导,分组要有层次性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