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策略共28张.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策略共28张.ppt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策略共28张.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策略《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策略(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2.了解共价键的形成、极性、类型(σ键和π键)。了解配位键的含义。3.能用键能、健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4.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简单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5.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了解范德华力的含义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2.了解氢键的含义,能列举存在氢键的物质,并能解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四)晶体结构与性质(1)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晶体中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2)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3)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6)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1.试题结构(1)题头(介绍题目背景或物质结构知识,元素推断信息)+问题(拼盘式考查物质结构相关主干知识)。(2)从近几年新课标的高考试题来看,“物质结构和性质”模块作为选考内容,仅命制一个大题—主观题(15分),该题目一般是以元素推断或某主族元素为背景,下设4至6个小题,10个空左右进行设计,以“拼盘”形式呈现,题目变化多端,知识覆盖较广。三、《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题型特点3.主要考查点(1)原子结构:能量最低原理的应用;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的书写;电离能、电负性的大小比较和应用等。(2)分子结构:σ键、π键、配位键的分析和判断;分子的构型、分子的极性的判断;“相似相溶原理”、等电子原理、氢键的性质等知识的应用。(3)晶体结构:晶体中粒子数目的确定;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判断以及对晶体性质的影响;常见晶体的结构及熔、沸点的比较。四、近几年高考《物质结构与性质》考点分章汇总四、近几年高考考点分章汇总四、近几年高考考点分章汇总1.有利的一面(1)《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必修内容的深化与细化,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物质性质等具体内容。(2)知识点少且发散性较弱,考点集中,便于集中攻克。(3)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一般能够得分,但很难得满分。(4)思维、推理要求不是很高,审题、答题耗时少。2.有弊的一面:化学概念抽象,空间想象要求高。五、《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轮复习建议教材在编写时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分散在《必修二》的第一章和选修三中,在高考选做题中,这些内容都有考查,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要把这两块知识有机整合,形成体系,构建三条知识主线:1.原子结构—构造原理(1-3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元素性质(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周期性变化规律—同一周期、同一主族)2.分子结构—共价键(σ键和π键、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分子的立体结构(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的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解释分子的稳定性、熔沸点、溶解性3.晶体结构—构成晶体微粒—典型物质结构—微粒间的作用—决定晶体性质的因素五、第二轮复习建议五、第二轮复习建议五、第二轮复习建议五、第二轮复习建议五、第二轮复习建议五、第二轮复习建议五、第二轮复习建议五、第二轮复习建议五、第二轮复习建议五、第二轮复习建议例:C和Si元素在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写出Si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从电负性角度分析C、Si和O元素的非金属活泼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2)SiC的晶体结构与晶体硅的相似,其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是(3)氧化物MO的电子总数与SiC的相等,则M为(填元素符号),MO是优良的耐高温材料,其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相似,MO的熔点比CaO的高,其原因是。(4)C、Si为同一主族的元素,CO2和SiO2:化学式相似,但结构和性质有很大不同。CO2中C与O原子间形成σ键和π键,SiO2中Si与O原子间不形成上述π健。从原子半径大小的角度分析:为何C与O原子间能形成,而S、O原子间不能形成上述π键?。五、第二轮复习建议欢迎各位同行、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