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优秀文档.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优秀文档.ppt

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优秀文档.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红外光谱的三个区域波长和波数红外光谱的特点-1红外光谱的特点-2Vs(2853cm-1)<Vas(2926cm-1)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第一条件为:②平面摇摆,ρ通常用分子的偶极矩()来描述分子极性的大小。△Ev=△VhEV=1/2h,此时,伸缩振动的频率很小。设正负电中心的电荷分别为+q和-q,正负电中心距离为d,则=q.2)峰离而多,图形复杂;由于偶极子具有一定的原有振动频率,显然,只有当辐射频率与偶极子频率相匹时,分子才与辐射相互作用(振动耦合)而增加它的振动能,使振幅增大。近红外区:λ为0.而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根据虎克定律,可以得出成键双原子间的振动频率为红外光谱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波长范围约为0.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由量子力学可以证明,分子的振动总能量(E)为:EV=(V+1/2)h(V=0,1,2,)式中:V为振动量子数(V=0,1,2,…);EV是与振动量子数V相应的体系能量;为分子振动的频率在室温时,分子处于基态(V=0):EV=1/2h,此时,伸缩振动的频率很小。当有红外辐射照射到分子时,若红外辐射的光子(L)所具有的能量(EL)恰好等于分子振动能级的能量差(△EV)时,则分子将吸收红外辐射而跃迁至激发态,导致振幅增大。但是可以把它们的振动分解成许多简单的基本振动,即简正振动。红外区光谱用波长和波数(wavenumber)来表征;9cm-1很弱分子由原来的基态振动跃迁到较高振动能级。设正负电中心的电荷分别为+q和-q,正负电中心距离为d,则=q.把两原子的化学键设想成无质量的弹簧,弹簧的长度r就是分子化学键的长度。把两原子的化学键设想成无质量的弹簧,弹簧的长度r就是分子化学键的长度。近红外区:λ为0.红外区光谱用波长和波数(wavenumber)来表征;1cm-1极弱红外谱图吸收带的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来定基团、定结构;因为△V=1时,L=,所以基频峰的位置等于分子的振动频率。HCl的基频峰和倍频峰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波长范围约为0.如果用连续改变频率的红外光照射某样品,由于试样对不同频率的红外光吸收程度不同,使通过试样后的红外光在一些波数范围减弱,在另一些波数范围内仍然较强,用仪器记录该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1430cm-11330cm-11280cm-1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如Ne、He、O2、H2等之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区均有吸收。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第一条件为:②平面摇摆,ρ因为△V=1时,L=,所以基频峰的位置等于分子的振动频率。用波数表示频率的好处是比用频率要方便,且数值小。2)峰离而多,图形复杂;简正振动:简正振动的振动状态是分子质心保持不变,整体不转动,每个原子都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振动。红外与可见、紫外一样均属分子吸收光谱。1430cm-11330cm-11280cm-1EV=1/2h,此时,伸缩振动的频率很小。EV=1/2h,此时,伸缩振动的频率很小。为分子振动的频率但是可以把它们的振动分解成许多简单的基本振动,即简正振动。红外区光谱用波长和波数(wavenumber)来表征;HCl的基频峰和倍频峰式中:V为振动量子数(V=0,1,2,…);由V=0跃迁至V=2时,(振动量子数的差值)△V=2,则L=2,即吸收的红外线谱线(L)是分子振动频率的二倍,产生的吸收峰称为二倍频峰。由V=0跃迁至V=3时,△=3,则L=3,即吸收的红外线谱线(L)是分子振动频率的三倍,产生的吸收峰称为三倍频峰。在倍频峰中,二倍频峰还比较强,三倍频峰以上,因跃迁几率很小,一般都很弱,常常不能测到。由于分子非谐振性质,各倍频峰并非正好是基频峰的整数倍,而是略小一些。HCl的基频峰和倍频峰为满足这个条件,分子振动必须伴随偶极矩的变化。红外跃迁是偶极矩诱导的,即能量转移的机制是通过振动过程所导致的偶极矩的变化和交变的电磁场(红外线)相互作用发生的。分子由于构成它的各原子的电负性的不同,也显示不同的极性,称为偶极子。通常用分子的偶极矩()来描述分子极性的大小。设正负电中心的电荷分别为+q和-q,正负电中心距离为d,则=q.d当偶极子处在电磁辐射电场时,该电场作周期性反转,偶极子将经受交替的作用力而使偶极矩增加或减少。由于偶极子具有一定的原有振动频率,显然,只有当辐射频率与偶极子频率相匹时,分子才与辐射相互作用(振动耦合)而增加它的振动能,使振幅增大。分子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