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营养和慢性病其他45678910过度肥胖减寿10年1314152肥胖程度的评价3肥胖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分类内因--主要遗传外因社会因素经济发展生活舒适活动减少饮食因素行为心理因素肥胖的分类:按发生原因可分为三大类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遗传性肥胖城市化经济发展4肥胖症的危害性肥胖症对成年人影响●肥胖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的影响肺泡低换气综合症●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患胆石症的危险性增高●肥胖与糖尿病糖尿病发病率大约是正常人的10倍●肥胖症患者的乳腺癌和肠癌的发生多见于脂肪过多的人,女性肥胖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增加。肥胖症对儿童影响肥胖脑缺钙性早熟肥胖症的治疗合理安排饮食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适量运动安全运动七五三,有氧锻炼好习惯循序渐进气不喘,中等强度心率判一百七把年龄减,不超此量才安全每周运动超五次,每次步行三公里每次坚持三十分,其它形式随您便快走慢跑倒退行,骑车游泳太极拳形式自便有氧舞,跳绳爬山踢踢毽不剧烈,有节奏,长时间、大肌肉经常锻炼抓成效,养成规律好习惯运动场上天天见,健康就在您身边。二糖尿病1糖尿病简介(diabetesmellitus,DM)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由于胰岛素的不足,血中葡萄糖便不能被正常地转入机体细胞产生能量或转化成糖原而储存,而是滞留于血液中。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氧化作用降低,造成血糖升高。血糖的升高使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增多,超过了肾脏近曲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尿液中就会含有葡萄糖,因此称为糖尿病。发病情况地区:世界各地都有、逐年上升人群:年龄性别职业体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数的预计值分型Ⅰ型糖尿病:(IDDM)Ⅱ型糖尿病:(NIDDM)其它类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ⅠDDM)Ⅰ型糖尿病病人血液胰岛素严重不足,是由于免疫系统破坏胰腺中胰岛素分泌细胞而引起,治疗时必须注射胰岛素才能够防治酮症酸中毒而维持生命。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相对胰岛素缺乏,是由于机体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致使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治疗时不一定必须使用胰岛素.Ⅰ型糖尿病与Ⅱ型糖尿病区别项目Ⅰ型Ⅱ型病因免疫与遗传遗传生活方式发病年龄青少年中老年临床症状明显不明显体重偏瘦偏胖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相对缺乏酮症酸中毒*易发生不易发生治疗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2糖尿病的特征多食、多饮、多尿、消瘦三多一少症状严重者或应激时可以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威胁生命。3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蛋白质代谢紊乱电解质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机理主要是:①脂蛋白代谢紊乱:②血小板功能异常:③动脉壁代谢障碍:其他年龄,随增龄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增加;女性绝经期后发病率逐渐增多,肥胖者,冠脉粥样硬化比不肥胖者增加1倍以上;体力活动少量,精神紧张者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家族史患者其发生率都高。4糖尿病的危害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OKA)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症(HHN)乳酸性酸中毒(LA)低血糖⑵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性功能障碍感染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眼病变糖尿病足434445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999年WHO、IDF、mmol/l)糖尿病(DM)静脉(全血)毛细血管静脉(血浆)空腹≥6.1≥6.1≥7.0服糖后2小时≥10.0≥11.1≥11.1(糖耐量损害IGT)空腹<6.1<6.1<7.0服糖后2小时≥6.7≥7.8≥7.8(空腹血糖损害IFT)空腹>5.6<6.1>5.6<6.1≥6.1<7.0服糖后2小时<6.7<7.8<7.8糖尿病人血糖血脂控制目标项目理想控制较好控制一般控制空腹血糖(mg%)<110130150尿糖(24h总量、g)<5<10<1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恢复正常明显好转轻度好转血脂浓度恢复正常明显下降轻度下降胆固醇(mg%)<200<230<250甘油三酯(mg%)<110<130<1505糖尿病的饮食控制●控制总热能维持标准体重根据病情、血糖、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量等决定●限制精制糖的摄入,选用淀粉作为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限制脂肪的摄入量●适量的蛋白质●增加维生素摄入量●增加矿物质的摄入●合理餐次分配具有降糖作用的食物有燕麦、荞麦等粗杂粮,南瓜、苦瓜、荔枝、山楂、冬瓜、萝卜、菠菜,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