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黛娥****ak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投稿兼职请联系:2355394692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投稿兼职请联系:2355394692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高2018级(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王晨,审题人:刘辉)选择题(本大题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2、《史记》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商鞅变法措施中与“家给人足”局面的出现无关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B.重农抑商C.为田开阡陌封疆D.奖励耕织3、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4、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辽宋金卷)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直接经营活动。相应的变法措施是A.农田水利法B.免役法C.方田均税法D.市易法5、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认为:“自古以来的‘民本’之说并非‘民为本’,而仅仅是指君主‘以民为本’;然而明末涌现出来的民本主义言论却是主张尊重‘公论’,即主张是非存于民间即地方的公论之中,皇帝和官僚必须遵从民众之是非。”下列言论最能支撑该学者结论的是A.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董仲舒:“《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C.黄宗羲:“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D.顾炎武:“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6、学者刘再复认为:从儒的视角看,贾宝玉是拒绝表层儒(君臣秩序)而服膺深层儒(亲情)的“赤子”;从道的视角说,他是不为物役也不役物,逍遥自在的“真人”;从释的视角说,他是一颗天人无分、物我无分、尊卑无分、清新无染的大慈悲之“佛心”。该学者的主旨是A.认为贾宝玉是儒家伦理的反叛者B.认为贾宝玉是道家主张的认同者C.认为贾宝玉是大慈大悲的佛教徒D.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贾宝玉是谁7、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B.“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C.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8、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A.博采众长,兼收并蓄B.文武兼修,角色齐全C.贴近生活,联系百姓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9、历史学家连横说“夫无火药则不足以整军开矿,无罗经则不足以航海略地,而无印版则思想闭塞,学术停滞,不能人人读书。故欧洲今日之文明,其受福于此者不少。”从文明史的角度,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火药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战胜封建贵族B.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C.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D.三大发明推动了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的殖民征服10、近代中国有人宣称:“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也,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轮船洋枪之理乎?”该言论A.是西方坚船利炮刺激的产物B.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表现C.是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认识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驳斥11、奕訢驳斥顽固派反对增设天文算学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性情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学如此,其余亦无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借以减少变法改革的阻力B.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C.西学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D.有力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12、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