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实用文档】doc.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96 大小:4.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实用文档】doc.doc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实用文档】doc.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实用文档】doc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10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的通知建标[1995]9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建设部(90)建标字第407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业经审查,现批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JGJ燉T10—95,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年2月27日1总则1.0。1为促进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发展,提高混凝土泵送施工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及其他类似工程中的普通混凝土泵送施工.1.0.3混凝土泵送施工应有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且应在前项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1。0。4混凝土泵送施工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混凝土泵送施工时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防火等要求,必须符合有关规定。2主要符号N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Q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V1--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容量;So—-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L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返距离;T1——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Qmax——每台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α1—-配管条件系数;η——作业效率;R——曲率半径;N2——混凝土泵数量;Q——混凝土浇筑数量;To——混凝土泵送施工作业时间;Lmax——混凝土泵的最大水平输送距离;Pmax——混凝土泵的最大出口压力;ΔPH——混凝土在水平输送管内流动每米产生的压力损失;O-—混凝土输送管半径;K1-—粘着系数;K2——速度系数;S1——混凝土坍落度;T2/T1——混凝土泵分配阀切换时间与活塞推压混凝土时间之比;V2——混凝土拌合物在输送管内的平均流速;α2——径向压力与轴向压力之比;F——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γ——混凝土重力密度;To——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T——混凝土温度;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高度;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2—-混凝土坍落度修正系数;S10——混凝土加压至10s时的相对泌水率;v10、v140-—混凝土加压至10s和140s时的泌水量。3泵送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3。1泵送混凝土原材料3.1.1拌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应符合下列国家现行标准:(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2)《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3。1.2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时,对碎石不宜大于1∶3,对卵石不宜大于1∶2∶5;泵送高度在50~100m时,宜在1∶3~1∶4;泵送高度在100m以上时,宜在1∶4~1∶5。粗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粗骨料的最佳级配,可按附录A中图A-1~图A-4选用.3.1。3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细骨料宜采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15%。细骨料最佳级配可按附录A中图A-5选用。3。1。4拌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3。1。5泵送混凝土掺用的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混凝土泵送剂》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3。1.6泵送混凝土宜掺适量粉煤灰,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3.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3.2。1泵送混凝土配合比,除必须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外,尚应使混凝土满足可泵性要求。3。2。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并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泵与混凝土输送管径、泵送距离、气温等具体施工条件试配。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泵送混凝土配合比。3.2。3混凝土的可泵性,可用压力泌水试验结合施工经验进行控制。一般10s时的相对压力泌水率S10不宜超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