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静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5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古诗词诵读《静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df

古诗词诵读《静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静女》说课材料一、说教材《静女》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古诗文诵读”专题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了解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感受我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辉煌成就;在了解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有的要达到背诵程度;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二、说学生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常识,对古诗词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掌握上就显得薄弱的多,在这方面就需要多下功夫。三、教学目标:1.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复习《诗经》的基本常识,了解其文学意义。2.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3.审美的鉴赏与建构:分析诗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体会赋、比的艺术手法。4.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真挚淳朴的爱情观。教学重点: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及心里特征教学难点:体会古人对纯真而质朴爱情的向往四、教法学法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理论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寓教于乐”和“文道统一”的原则及中学生对《诗经》敬而远之的心理及喜欢吟唱歌曲的年龄特点,我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吟唱、诵读法对《静女》“寓教于唱”,雅俗互通,使之通俗而不低俗,以唱促读,在轻松愉快的歌唱中,帮助学生实现快乐背诵;并准确把握基调,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文化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2、讨论法联系诗歌中人物的言行,抓住关键诗句,让学生明确诗中主人翁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3、情景设置、引导法引导学生体会《静女》的细节描写,并以情景剧的形式再现《静女》中纯真美好的爱情,既延展了课堂容量,发展了学生思维,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品位。五、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中国古诗中有无数的名句,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的洗礼而沉淀下来的,如美酒般香醇。其中有许多爱情的名句值得我们咀嚼。下面,老师说几个句子,大家一起来接一接吧。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同学们这些爱情名句都出自哪里?《诗经》那么什么是《诗经》呢?上周我们学习了《诗经》中的一首有关劳动的颂歌《芣苢》。古人云“温故而知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有关《诗经》的文化常识。二、温故而知新(提问,生答)《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诗风的源头。它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写生产劳动,有悲苦的《七月》,也有欢乐的《芣苢》;写当兵打仗,有慷慨激昂的《无衣》,有凄怆厌战的《采薇》。有行人思家的,也有妻子闺怨的。按体制(内容):风(民间歌谣),雅(宫廷乐歌),颂(祭祀的颂歌);表现手法:赋(铺陈直叙)比(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句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章法:重章复沓,反复吟唱。过渡:在回顾完《诗经》的相关常识后,我们正式进入今天这首爱情诗《静女》的学习。首先,请同学们齐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三、预习检测(接龙)爱:通“薆”,隐藏;见:通“现”,出现;说:通“悦”,喜悦;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归:通“馈”,赠;匪:通“非”,表否定判断。四、整体感知一)解题: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邶风》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静女,闲雅安详的女子诗经中的诗歌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全篇的题目。二)初读诗歌,把握节奏吟诵声中有诗歌一半的灵魂。——叶嘉莹1.教师范读,正字音姝俟城隅爱踟蹰娈贻彤炜说怿女归荑洵匪2.请同学们齐读本诗,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灵魂,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诗经》离我们已经相当久远了,有许多字词的意思和今天的已经不同,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来疏通文意,同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给大家15分钟时间:1.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明确:“我”——男子2.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喜悦——焦急——喜悦、幸福3.本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运用了什么手法?试着概述各章内容。学生概述。明确:运用了赋的手法,讲述了一对赤诚相爱的男女青年在城隅幽会的爱情故事。第一章:女子约男子城隅见面,两人约会的场面。男子满心欢喜来了后,女子故意躲起来,不见他,男子见不到心上人,于是搔首踟蹰(这两个动作极其生动地刻画出男子此刻心急如焚,焦灼不安的神态)。第二章:写女子与男子见面后,将红色的彤管作为定情信物赠送给他。男子捧着这定情信物,爱不释手,称赞这红彤管太美了。(炜——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