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的CT诊断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甲状腺结节的CT诊断培训课件.ppt

甲状腺结节的CT诊断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甲状腺结节的CT诊断甲状腺结节(thyroidnodule)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及分类:诊断: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提示恶性病变可能的临床证据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高清晰甲状腺超声检查:甲状腺核素显像:甲状腺细针吸取细胞学活检(FNAC)甲状腺CT和MRI检查: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呈“H”型,由两个侧叶和峡部构成。约半数可见锥体叶。侧叶位于喉与气管的两侧,下极多数位于第4~5气管软骨环之间,峡部多数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面。甲状腺侧叶的背面有4枚甲状旁腺。内侧毗邻喉、咽、食管。在甲状腺后面的下方,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通过,喉上神经的内、外支经过甲状腺上动脉入喉内。影像解剖:正常甲状腺的前后径2~3cm,左叶或右叶的左右径2~3cm,上下径6~7cm。由于正常甲状腺含碘量比周围软组织高,故CT平扫呈高密度,密度均匀,边缘清楚,CT值约值为128.6±35HU,增强扫描后甲状腺呈均匀性显著强化。峡部上缘有时出现一个锥状叶,其尖端向上,是胚胎时期甲状舌管的遗迹,不要误为病变。正常表现:1、甲状腺边缘连线均完整、与双侧颈鞘血管及食管之间有低密度脂肪间隙相隔,与气管壁及颈前肌之间无类似低密度间隙存在;2、部分正常甲状腺内平扫可见宽度≤2mm的裂隙状略低密度区;3、增强后3min内甲状腺强化最明显。扫描方法:取仰卧位,颈部尽量仰伸,扫描范围从口咽部至锁骨上缘。扫描螺距1.0,层厚/层距3~5mm,对比剂为80~100ml,高压注射器经肘部静脉团注,速率2.5~3.0ml/s,延迟50~60s进行扫描。观察甲状腺病变宜采用窄窗宽、高窗位。甲状腺癌(ThyroidCarcinoma)病因:确切的病因目前尚难肯定,甲状腺癌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约5~10%甲状腺髓样癌有明显的家族史;2、碘:碘和TSH摄碘过量或缺碘;3、良性甲状腺病变癌变:甲状腺腺瘤、慢性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某些毒性甲状腺肿发生癌变;4、放射性损伤:特别令人注意的是,在婴幼期曾接受上纵隔或颈部放射的儿童尤易发生甲状腺癌1、乳头状腺癌:约占70%。发病年龄分布广,可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至百岁老人;一般分化良好,恶性程度低。乳头状腺癌叶有完整的包膜,到后期可穿破包膜而侵及周围组织,播用途径主要是淋巴道,一般以颈淋巴结转移最为常见,约在80%的儿童和2%的成年患者可扪及淋巴结,其次是血液转移到肺或骨。2、滤泡状腺癌:约占20%。其患者的平均年龄较乳头状癌者大。虽可经淋巴转移,但主要是通过血液转移到肺、骨和肝。其预后不及乳头状腺癌好。3、髓样癌:占甲状腺癌的2~5%。发病年龄多为中老年。肿瘤具有分泌甲状腺降钙素以及伴发嗜铬细胞瘤和甲状腺增生(MENⅡ)的特点。4、未分化癌:占甲状腺癌的5%,主要发生于中年以上患者,男性多见。生长迅速,预后差。甲状腺癌的CT表现:1、瘤体CT平扫多呈低密度,增强后不同程度强化;2、瘤体多为不规则形,瘤体最大径多位于甲状腺边缘;3、瘤体包膜不完整,出现甲状腺边缘中断征;4、增强后瘤体的轮廓较平扫模糊,范围缩小;5、瘤体钙化:约占半数+,多位于病灶内,沙粒样钙化为乳头状癌较具特征性表现;6、瘤体囊变:囊变常不完全,增强后多见强化的壁结节;7、淋巴结转移,乳头状癌最常见,早期即可出现;8、周围结构浸润,多为晚期表现;9、微小甲状腺癌可表现为,瘤体密度均匀,无囊变、坏死平扫:甲状腺左叶后缘中断(箭)增强:甲状腺边缘中断征消失(箭)病灶与甲状腺交界区清晰瘤体与甲状腺边缘较平扫模糊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左叶乳头状癌内见细颗粒状钙化(箭)增强后瘤体内强化的壁结节(箭头)甲状腺乳头状癌左侧甲状腺低分化癌,向前浸润皮肤(粗箭)、向内浸润甲状腺峡部(箭头)及气管(细箭)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部位为颈静脉链周围淋巴结,其中又以颈下深组(LevelⅣ)最多见,颈上(LevelⅡ)、中深组(LevelⅢ)次之,其他依次为气管食管沟、甲状腺周围淋巴结(LevelⅥ),上纵隔(LevelVII)亦为淋巴结转移的好发部位,少有咽后组及颈后三角区(LevelV)淋巴结转移。与上呼吸道、消化道鳞癌相比,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相对较小,尤其以气管食管沟区更为突出,如果有甲状腺癌病史,颈静脉链周围有≥5mm的淋巴结即须警惕转移的可能。约85%的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边缘规则,无明显外侵征象,尤以甲状腺乳头状癌更为显著。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血供丰富,且有甲状腺组织的吸碘特性,80%以上可有明显强化,略低于正常甲状腺或与正常甲状腺密度一致。淋巴结囊性变、壁内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密度改变,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