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__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老人与海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解读文本,说教材《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7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人与动物”为专题,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依据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及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塑料、饼干、节奏……”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这也是本课时教学的重难点。二、促进学习,说教法学法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是与学生同时接受新知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得到灵感,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中掌握知识,不能将老师看作绝对的传授者,也不能将学生看作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等展开教学。学生采用读悟结合法、情感体验法并辅之以合作学习法。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三、优化教学,说过程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我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课是这组教材的首篇课文,导入时我从单元的导语入手: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由此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能让学生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产生阅读期待,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融入文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反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句子读通读顺。并把感受深刻的词句画出来,与同桌交流、讨论。然后指名按段朗读课文,教师正音。让学生说说初读课文的感受,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学生默读1至13自然段,找一找文中老人爱海鸥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举动和谈吐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可以从这些方面感受:(1)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2)老人喂海鸥的动作是那么娴熟,海鸥与老人之间又是那么默契,老人一声呼唤,海鸥“应声而来”,在老人边走边放的节奏中“起起落落”;(3)老人给海鸥取了名字,“亲昵”地叫着它们的名字,边喂食边聊天;(4)“太阳偏西”,海鸥即将飞离,老人眼里满是“企盼”;(5)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可见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最后让学生在感悟和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老人对海鸥的情感。这个环节的教学意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四)小结课文,期待阅读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半部分,作者用朴实、平凡的语言书写了老人对海鸥的情感。那海鸥对老人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以问题的形式结束新课,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后阅读14至19自然段,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情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查找“海鸥老人”吴庆恒的故事,下节课请学生说一说。四、简明扼要,说板书板书是流动的语言,也是文章的眼睛,我的板书这样设计:老人与海鸥喂海鸥老人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与海鸥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本课的教学设计,符合于农村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