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技术体系及案例分享PPT课件.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4.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技术体系及案例分享PPT课件.ppt

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技术体系及案例分享PPT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国际预制概念古已有之:预制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预制木构架体系的模数化、标准化、定型化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近现代预制建筑有四个阶段:1、19世纪是第一个预制装配建筑高潮代表作:水晶宫、满足移民需要的预制木屋、预制铁屋等2、20世纪初是第二个预制装配建筑高潮代表作:木制嵌入式墙板单元住宅建造体系;斯图加特住宅展览会;法国Mopin多层公寓体系等3、二战后是建筑工业化真正的发展阶段:钢、幕墙、PC预制、各种体系4、七十年代以后,国外建筑工业化进入新的阶段:1)预制与现浇相结合的体系取得优势2)从专用体系向通用体系发展美国钢+PC挂板组合结构,装配式框架+预应力双T板车库体系;各种工业化小住宅美国装配式建筑美国洛杉矶某装配式住宅:框架结构,细柱厚板,外墙为预制墙板美国某装配式住宅:板式结构建造过程1.1瑞典瑞典开发了大型混凝土预制板的工业化体系,大力发展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通用体系。有人说:“瑞典也许是世界上工业化住宅最发达的国家”,他们的住宅预制构件达到了95%之多。1.3法国法国是世界上推行建筑工业化最早的国家之一。走过了一条以全装配式大板和工具式模板现浇工艺为标准的建筑工业化的道路。1.6日本:通过立法和认定制度大力推广住宅产业化:六七十年代出台的《建筑基准法》成为日本大规模推行产业化的节点。70年代设立了“工业化住宅质量管理优良工厂认定制度”,这一时期采用产业化方式生产的住宅占竣工住宅总数的10%左右。80年代中期设立了“工业化住宅性能认定制度”,采用产业化方式生产的住宅占竣工住宅总数的15%~20%,住宅质量和性能明显提高。到90年代采用产业化方式生产的住宅占竣工住宅总数的25%~28%。日本住宅产业化的重要成就之一是KSI体系住宅新加坡三次建筑工业化尝试1、1963年引进法国大板预制体系失败,本地承包商缺乏技术与管理经验2、1971年引进大板预制体系也失败,引入合资企业,设立构件厂,但施工管理方法不当,并遇上石油危机。3、1981年,同时引进澳洲、法国、日本多种体系,并率先在保障房大规模推广,最后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中国香港我国香港地区香港快速发展住宅产业化主要归功于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标准化设计,从“和谐式”公屋的多种系列的标准设计使得房间尺寸相互配合,建筑构件的尺寸得以固定,形成了公屋专用体系的预制生产,新开工的公屋全部采用预制、半预制构件和定型模版建设。香港标准化设计为核心的装配式公屋香港在1980年开始在保障房建设中推进住宅产业化,到了2001年政府出台建筑面积奖励政策,对采用预制外墙的商品房给予建筑面积6%的奖励,香港普通商品房开始采用住宅产业化建设。22.1向长寿命居住和绿色住宅产业化方向发展世纪之交全人类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促使人们探索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保等方面综合统筹建造更“绿色”的建筑,而“长寿命居住”是最大的“绿色建筑”。对我国而言,“绿色建筑工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2.2从闭锁体系向开放体系发展西方国家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自1950年至1970年是第一阶段,1970年至今是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施工方法被称为闭锁体(closdeysstem),其生产重点为标准化构件,并配合标准设计、快速施工,缺点是结构形式有限、设计缺乏灵活性。第二阶段的施工方法被称为开放体系(ponesysetm),致力于发展标准化的功能块、设计上统一模数,这样易于统一又富于变化,方便了生产和施工,也给设计更大自由。2.3从湿体系向干体系发展,现在又广泛采用现浇和预制装配相结合的体系湿体系(wetsysetm)又称法国式。其标准较低,所需劳力较多,接头部分大都采用现浇混凝土,但防渗性能好。干体系d(yrSysetm)又称瑞典式,其标准较高,接头部分大都不用现浇混凝土,防渗性能较差。2.4从只强调结构预制向结构预制和内装系统化集成的方向发展建筑产业化既是主体结构的产业化也是内装修部品的产业化,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均是错误的。2.5更加强调信息化的管理通过BIM信息化技术搭建住宅产业化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各个环节中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全产业链的信息平台支持,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化”。是实现住宅全生命周期和质量责任可追溯管理的重要手段。2.6更加与保障性基本住房需求建设结合欧洲和日本的集合住宅,新加坡的租屋,我国香港的公屋均是装配式技术的主要实践对象。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方向3.1市场推进、政府引导要继续坚持主要靠市场推进建筑产业化,但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服务,促进建筑产业化健康发展。政府的作用可以体现在统筹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