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程纲要.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1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程纲要.pdf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程纲要.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2012学年下学期九年级下册化学课程纲要编写人:九年级化学组全体教师课程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下册)适用年级:九年级设计时间:2012.2.一.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学习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学习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发展。二.课程目标要求1.扎实系统掌握初中化学下册的基础知识,并具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简单化学问题的技能。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3.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4.认识化学的社会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情感。三.课程实施的对策措施1.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为突破口,以构建道德课堂,提升生命质量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主线,通过学生独学、对学、群学、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实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还课堂于学生,还学习权于学生。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3.加强化学用语教学,把化学用语的教学扎实贯穿于平时课堂教学中。4.注意训练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及方法。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本学期课程内容共包含三个单元(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酸和碱,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约需20教学课时。其中,第九单元约需8课时,第十单元约需5课时,第十一单元约需5课时,机动2课时。五.课程内容及课标分析和课程实施第九单元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教学课时:2课时)知识要点课标要求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及影响溶认识溶解过程;理解溶液、溶质、1解能力的因素(重点、难点)溶剂等概念;了解水是常见的容溶剂乳浊液及乳化现象知道乳浊液的概念及乳化现象溶液的用途知道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难点)认识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溶解时的温度变化课程实施: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在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有哪些有关溶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教授“溶液”这一部分内容时,探究实验贯穿始末,利用四个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小结的步骤,使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始终把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溶液的重要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例如:在教授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这些特征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配制好的医用生理盐水出现浑浊现象时为什么不能使用?在教授溶解时吸热和放热现象时,应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然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学生通过活动和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研究的乐趣。在分析中引导学生从微观世界来想象扩散和水合的过程课题2溶解度(教学课时:3课时)知识要点课标要求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重点)理解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的含义,了解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曲线的了解固体溶解度的含义;能从溶解意义及其简单应用(重点、难点)度曲线中获取相关信息,认识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结晶及其方法会用结晶方法分离和提纯混合物气体溶解度及影响因素认识气体溶解度的含义及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能利用气体溶解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课程实施: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几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在做活动探究一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必须确定“一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这两个条件,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多数物质的溶解就有一定的限度。了解了这两点,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当物质2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这种特殊的状态就是饱和状态,该溶液就是饱和溶液。如果条件改变,饱和溶液就有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了。另外在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时,一定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在不同的温度下、不同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情况,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是表示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情况,简单介绍三种情况就可以了,可不必深究。而气体的溶解度与日常生活有着非常丰富的联系,例如:烧开水、汽水的制作工艺、鱼池缺氧和增氧等。可鼓励学生把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并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掌握和巩固知识,例如:炎热的夏天,鱼为什么常常会浮出水面?打开汽水瓶盖时,常常会有泡沫冲出来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