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六讲所得税会计学习目标:理解:所得税会计的相关概念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掌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资产负债表法核算所得税费用及账务处理知识框架:一、所得税会计:P389指研究如何处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财务会计和税法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体现着不同经济关系按会计计算的利润、资产、负债账面价值按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资产、负债计税基础二、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1、税前会计利润:指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目的:计量特定期间的利润,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制定决策提供依据2、应税所得:指企业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即应交税费(所得税)=应税所得×税率三、两者产生差额的原因(一)永久性差异:P3901、含义:指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2、特点:这种差异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3、类型:4、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所得税费用”假设只存在永久性差异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税率(二)暂时性差异:P3911、含义: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账面价值: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确认计税基础:指申报所得税时该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金额2、特点:这种差异是暂时的,在以后各期间可以转回如:折旧年限不同所带来的差额,固定资产100万3、分类:应纳税暂时差异:未来应补缴纳税可抵扣暂时差异:未来可以抵扣税4、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第二节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例1:某企业一台作为固定资产的设备成本为100万元,无预计净残值。按直线法计提折旧,会计确定的折旧年限为5年,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4年。例2:某企业按权责发生制预提产品保修费50万元,并计入预计负债而税法则按收付实现制规定保修费在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则未来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为50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允许税前扣除金额=50-50=0(元)例3:某企业当期确认的预收账款账面金额为20万元,该预收货款结算时的营业收入需要全部计税,即不存在非应税收入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允许税前扣除金额=20-0=20(元)小结:常见的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1、固定资产:①折旧方法、年限不同产生的差异②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2、无形资产初始确认:账面=计税后续计量:会——区分寿命是否确定税——不区分,均要摊销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或投资房地产会计——按公允价值(账面价值)税法——按历史成本(计税基础)4、预计负债会计——根据相关条件确认负债税法——待实际发生时方可扣除即计税基础=0二、暂时性差异例1、某商品流通企业购进一批待售商品,该批商品入账价值100万,计税基础为90万元分析:资产的账面价值100万——代表了企业继续使用或最终出售资产时取得的经济利益总额为100万元。资产的计税基础90万——代表了资产在未来期间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为90万元资产的账面价值100万>计税基础90,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例2、一台机器的成本为100万元,预计无残值。按直线法计提折旧,会计确认的折旧年限为10年,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5年。分析:按企准:折旧=10万,则该资产账面=90万按税法:折旧=20万,则该资产计税基础=80万两者差额仍需计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含义:P3952、确认条件:(与应纳税暂时差异确认相反)①资产的账面<计税基础②负债的账面>计税基础③结转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例3、企业按权责发生制预提产品保修费100万元,并计入预计负债,税法规定该费用在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分析:负债计税基础=账面100-未来允许扣除100=0负债的账面价值100万>计税基础0所以,产生应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例4、企业一项长期负债的账面金额为100万元。分析:该项借款的归还不会产生纳税后果,则负债计税基础=账面-允许扣除金额0=100万所以,不存在暂时性差异练习:判断下列的差异1、假定企业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某项应收利息的账面价值是10万元,税法规定此项利息收入待实际收到时征税。2、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账面价值为75万元,计税基础按历史成本计量,该项资产取得时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3、企业当期确认应付职工薪酬100万元,但按税法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只准予以扣除70万元第三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3、计量:二、递延所得税资产1、确认的一般原则:可抵扣暂时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注意:应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税所得为限2、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