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二、对“永久性差异”的理解三.对“暂时性差异”的理解第二节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二、资产的计税基础各项资产项目计税基础举例例:原值=300万元,会计:N=10年,S=0;直线法;第二年计提了减值20万元税法:N=10年,S=0;双倍余额递减法例:原值=300万元,会计:N=10年,S=0;直线法;税法:N=20年,S=0;直线法.税法规定例:取得成本600万元。会计:使用寿命不确定。不摊销;未减值。税法:按10年平均摊销账面价值=600计税基础=600-60=540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60万元。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偏离原因: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例: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800;期末公允价880账面价值=880计税基础=800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80万元。4.其他资产(1)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形成偏离。见例(2)计提减值损失的资产(如坏账准备、存货等)资产税基=历史成本-税法允许抵扣部分见例(二)类型2.确认虽影响企业损益,但会计与税法规定一致3.确认虽影响企业损益,但其偿还税法不允许税前抵扣的负债4.确认影响企业损益,且其偿还税法允许在未来抵扣的。5.预收货款的确认及偿还影响的收益,企业与税法相一致的。6.预收货款的确认及偿还影响的收益,企业与税法不一致的。四、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第三节所得税会计处理形成“当期所得税费用”计算应交所得税例有关调整差异情况如下:应税所得额=2000+30-50+10-30+100=2060(万元)应交所得税=2060×30%=618(万元)应作的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本期所得税费用618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181.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率-期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率当所得税税率不变时=△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率其中,“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率”是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数;“期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率”是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数;期末数大于期初数为发生;期末数小于期初数为转回。2.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商誉/营业外收入资本公积3.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相关问题(1)它一般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2)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以预计将来是否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条件。(3)不折现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例财务报表列报三、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2.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商誉/营业外收入资本公积贷: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例生产线一、税率发生变动后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量企业经营过程中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应税所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以及在不同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一般不存在差别。某些情况下,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己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方法——倒轧法计算:1.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期末保留额=期末可抵扣(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累计额×现行所得税税率2.本期调整额=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保留额-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累计额[例6]承例3假定所得税税率已由30%上升到了40%。应交所得税=2060×40%=824(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数=(20+100)×40%=48(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数=10×30%=3(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调整数=48-3=35递延所得税负债=30×40%-0=12(万元)分录处理(略)财务报表列报综合所得税核算例:2006年初开始计提折旧的设备一台,原值120万元,无净残值,会计采用年数总和法按3年计提,税法规定采用平均年限法按4年计提。2006年至2008年的税前净利润分别为1000万元,1200万元,1500万元,1600万元;2006年所得税率为30%,2007年后改为40%。要求:1.计算设备每年的暂时性差异。2.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二、预知未来税率时,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预知未来税率时,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量举例(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根据交易或事项的不同情况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很可能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