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4期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9年第4期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doc

2009年第4期俄语语言文学研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9年第4期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09,№4总第26期RussianLanguageandLiteratureStudiesSerial№26俄罗斯文学研究梅列日科夫斯基主观批评视野中的普希金刘锟(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100089;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提要:梅列日科夫斯基对普希金的研究是从人文文化的视角进行的,他在自己的主观文学批评散文中从多个方面确认了普希金对于俄罗斯、欧洲以及整个世界文化的重大意义。在对俄国文学经典诗人和作家如莱蒙托夫、果戈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和评论中,梅列日科夫斯基会不断回到普希金,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促使人们和时代在认识这位现代文明的开启者的同时进行文化反思。关键词:梅列日科夫斯基;主观批评;普希金中图分类号:I106.6文献标识码:A0引言两个多世纪以来,对普希金的意义诠释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领域一直在不断地悄然进行着,人们企图从这位伟大诗人的方方面面来确认他的价值。但在经历过意识形态的种种指向的束缚之后,对普希金这一俄国以及世界文学中的特殊现象一直有些意尤其未尽之感。其原因是复杂的,除了各时期思想和意识形态中的成见和定论,人们常常会因为把诗人神化,以至于在他头上的神圣光环面前却步,但思想锐利、高屋建瓴的评论并非没有。俄国白银时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宗教思想家兼文学批评家德·梅列日科夫斯基对于普希金现象以及评论界普希金研究的误区和不足曾进行过深刻的剖析。他从俄国文化的特征入手,从俄国文学发展的背景中来看普希金的个性特征,从世界文学和西方文化的视角关注普希金,他的主观文学批评为我们认识俄国文学经典和俄国精神文化开启了一扇思想宝库的大门。梅列日科夫斯基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建树,但也令后人产生很多争论,其中不乏怀疑和否定的声音,但他的主观文学批评文章却被后世奉为经典,这是不争的事实,梅列日科夫斯基首先是一位出色的文学批评家,20世纪文学领域首先肯定的是他作为一个经典著作的诠释者和批评家的地位。针对科学批评的局限性,梅列日科夫斯基的主观批评观察的角度是心理的,它的基本精神和出发点是与时俱进的,“每一个时代,每一代人都要求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精神、自己的视角出发,对过去的伟大作家做出阐释。”(梅列日科夫斯基1999:2)他的主观文学批评主张直指当时刻板说教的批评语境,主张从伟大作家的思想轨迹中寻找关于人类文化精神的潜在意义。“主观批评虽不是像俄国形式主义批评那样多地从对文学作品技法的关注出发,却也能兼顾其文学性、审美效果和潜在的宗教言说三方面,它不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罕见的知性特征,而且在关注人类心灵的直觉时并没有忘记文学传统的延续性和创造力。”(刘锟2009:41)在梅列日科夫斯基看来,经典的伟大作家都代表和坚守着一种文化创造的方式,而他企图寻找一种文化创造的真正维度,这种维度对解决社会精神价值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经典文学作品和伟大作家在他那里获得了全人类的文化价值,而普希金自然成为他对俄国文化与世界进行文化释义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符号。1普希金的困境梅列日科夫斯基很早就表现出诗歌创作的天赋,普希金的诗无疑是他当时最为热衷的,少年时曾写诗自嘲说自己毫不知耻地模仿普希金。从那时起,普希金在他的心目中就是不可超越的诗人,是理想的化身,直至后来在他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批评体系中成为绝美地融合两种对立的因素的典范,就像他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中所推崇的那种“自然的和人类的”、肉体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在梅列日科夫斯基看来,普希金给俄罗斯文学带来了一幅世界的神秘图景和一种和谐,这是后继的无数俄罗斯作家包括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内都无法达到的。而随着宗教哲学和文化意义探索的不断加深,普希金这一伟大诗人的形象和轮廓在俄国和世界文化的背景和语境中呈现出更多维的意义和价值。梅列日科夫斯基对普希金评论的出发点是斯米尔诺娃1所写的一本《斯米尔诺娃札记》。斯米尔诺娃在自己的书中对普希金的诗歌片断、暗语、批注、书信和日记等作了详尽的记录和分析,展示了一个思想者普希金的形象。梅列日科夫斯基所写的《普希金》一文把斯米尔诺娃笔下的普希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皮萨列夫的论调相对比,指出前者笔下的普希金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智慧和妙不可言的纯洁质朴之感,这是一种真正的智慧,而当时盛行一时的皮萨列夫等人的批评思想则体现了不开化的俄国文学批评现状。他认为皮萨列夫作为俄国文学荒蛮的代表却比普希金作为俄国文化的高度繁荣的代表更具有俄罗斯民族性。他在文章的开始尖锐地指出俄国批评界和民从对普希金认识的肤浅和评价的不公,他说“普希金——是伟大的思想家、智者,这一点或许许多他的狂热崇拜者都会赞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普希金的民族性,谈论他的质朴和明晰,但是直到现在,除了陀思妥耶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