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3期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10, №3.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0年第3期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10, №3.doc

2010年第3期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10,№3.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0年第3期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10,№3总第29期RussianLanguageandLiteratureStudiesSerial№29《伊戈尔出征记》翻译琐事左少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871)提要:李锡胤先生的《伊戈尔出征记》(译注本,古俄语——汉语对照)于2003年正式出版。笔者当年参与“审(稿)校(对)”工作,于今认为有必要作些“反思”和“复查”,将当年我与先生就该“译注本”的某些词语翻译问题通过彼此书信来往和电话联系进行商榷的经过和“得失”(部分)展示出来,同时提出自己的复查心得和修正意见作为自己“整理资料”的一部分。关键词:《伊戈尔出征记》;李锡胤;译注中图分类号:H0-09文献标识码:A2009年——“中国的俄语年”已经过去,而2010年“俄国的汉语年”随之到来。在这中俄两国人民加强友谊,加深文化交流的时候,为了留下一份记忆,笔者撰文追记一段有关翻译和校对的往事,作为自己进入耄耋之年“整理资料”工作的一部分。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图”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生前说:“老年人(指退休的老教师——笔者注)做什么?整理资料,为若干年后自己的学生(后来人)在文化大进步的高潮中少走弯路,有依据,有创新,有超越。”一笔者在2003年《中国俄语教学》(第3期)发表了《〈伊戈尔出征记〉译注本(古俄语-汉语对照)评介》,从五个方面对该译注本及译注者李锡胤教授作了一些介绍。我在文中写道:“前不久(指2003年4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李锡胤教授直接从古俄语翻译和注释的《伊戈尔出征记》(以下有时简称《出征记》)为我国俄罗斯学的教学研究和文学作品翻译又增添了一道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景观’……”。早在商务出版这个《出征记》译注本(下称“新本”)之前十几年,1991年黑龙江大学辞书所就出版了(“内部发行”)锡胤先生的《出征记》译注本(下称“旧本”)。李锡胤先生于1997年赠我一册。“新本”在付印之前,承蒙商务印书馆(于2002年)邀聘(注:后来李先生告诉我:他曾向商务力荐鄙人——笔者),笔者诚惶诚恐“受命”为此书做了点力所能及的工作。笔者之所以在几年后(2003年至今)还要作一点追忆补记的笔墨工作,有几方面的原因。其一,我在当时没有充分记述自己在与锡胤先生的文字订交过程。我俩从2002年起就《出征记》译注本(旧本)的某些词语、句段等,多次书信来往和通过长途电话交换意见(本文下一部分就是依据“书信来往”中“材料”)。李先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很欣赏。其二,若干时间以来,翻译出版物既有“信达雅”的优秀译作,也有“胡写乱译”之作。笔者有意借助“译注本”激励后来者精益求精。我之所以要写这篇“琐事”还有另一个原因——这就是从2007年起我再次受商务印书馆邀聘,为李锡胤教授曾经指导过的王松亭博士当年(1993—1995年)在黑龙江大学“读博”时译注的《古史纪年》(即《往年纪事》—《Повестьвременныхлет》)(古俄语——汉语对照)做了些校改和审订工作。2008年校改了第一稿,2009年审读了第二稿。也是在1997年,李锡胤教授就把王松亭博士译注的《古史纪年》(黑龙江大学出版,1994年,“内部发行”)寄我。我同样有机会先睹为快。这个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古史纪年(古俄语——汉语对照)》和《伊戈尔出征记(古俄语——汉语对照)》——这两部古代罗斯“文学”精品,将填补我国俄罗斯学翻译领域的一个“空白”。此外,我们将把这两部“双语对照”的优秀俄罗斯古代文献纳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古代罗斯语言文学”课程(лекционныйкурс«Древнерусскийязыкилитература»)之中。北京大学曹靖华教授主编的《俄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古代文学”部分执笔人是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张秋华教授)指出:“编年史……是俄罗斯古代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文学性历史文献”(),而《伊戈尔出征记》则是“俄罗斯古代文学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一部紧密联系当时时事的政治性艺术作品”()。我们通过这两部作品知道,被称为“俄罗斯编年序史”的《古史纪年》和《伊戈尔出征记》均“成书”于12世纪:前者终于12世纪初十几年(多数学者认为在1117年),而后者写成于12世纪末(即1185年后);前者从所谓上帝“创世”开始(这是欧洲中世纪“叙史”的惯例),并经过后来的各种“神话传说”的和历史的阶段,一直到按年纪事的古代罗斯有史记述的“开始”年——公元852年,然后继续到公元1117年,即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当政时代;后者则描述诺夫哥罗德-塞维尔斯克伊戈尔公于1185年率军对波洛夫人(половцы)一次失败的征战经过。因此,12世纪初编纂的《古史纪年》没有,也不可能把12世纪末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