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届IMO第1题的证明、探源及推广(作者:芜湖林闯).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7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46届IMO第1题的证明、探源及推广(作者:芜湖林闯).doc

第46届IMO第1题的证明、探源及推广(作者:芜湖林闯).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4页第46届IMO第1题的证明、探源及推广安徽省芜湖市安流学校林闯第4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2005Mexico)的第1题和第5题都是纯几何题,本文试对第1题作一些浅显的探究,供读者参考.题目:等边三角形ABC各边上的六个点A1、A2(∈BC),B1、B2(∈CA),C1、C2(∈AB)构成六边长相等的凸六边形A1A2B1B2C1C2.求证:三条直线A1B2,B1C2,C1A2交于一点.(此题由罗马尼亚提供)一、题目的一种新证法分析:如图1,本题的目标是证明三条直线A1B2,B1C2,C1A2交于一点.按照现行初中平面几何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共有两条证明思路,一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一个内角平分线和其余两个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二是任意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必交于一点.如此看来,若想仅用初中数学知识来解决这道IMO试题,也只有走这两条捷径了.若想用第一条思路来证明,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找一个能够担此“重任”的三角形了.不妨连结,得(事实上构造亦可).因为,所以点A2在线段A1B1的垂直平分线上.若再有,则便是的边A1B1的垂直平分线了.同理,也分别是边C1A1、B1C1的垂直平分线.故三条直线A1B2,B1C2,C1A2必交于一点.于是原问题归结为证明为等边三角形.证明:过点作线段∥,且(使点P与点位于直线的同侧),再连结.∵∥,,∴,∴,∥,.∵,∴是等边三角形.∴.∵,∴∥,∴四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也是等边三角形.∴.又∵,∴.而,∴.∴.又∵,∴≌≌.∴,又∵,∴,又∵,,∴≌≌.∴.∵,,∴点均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同理,,的垂直平分线.故三条直线A1B2,B1C2,C1A2必交于一点.最后顺便指出:此图中的等边凸六边形A1A2B1B2C1C2虽说不是正六边形,但它却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它拥有A1B2、B1C2、C1A2三条对称轴,而这三条对称轴当然交于一点.这一点既是小正的中心,也是大正的中心.二、题目的来源背景原命题可能来源于下面的命题.命题1:正三角形ABC与正三角形均内接与圆O,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交于六个点A1、A2(∈BC),B1、B2(∈CA),C1、C2(∈AB).求证:三条直线A1B2,B1C2,C1A2交于一点.简证:如图2,连结.∵,∴.又∵,∴,∴.又∵,,∴≌.同理可得,≌≌≌≌.∴.以下证明同原命题的证明,略去.事实上,图2中的六边形A1A2B1B2C1C2正是“六边长相等的凸六边形”,完全符合原题目的条件,再结合原命题的证明过程不难得出:命题1与原命题等价.三、题目的一般性推广因为命题1与原命题等价,所以要想推广原命题,只需推广命题1即可.我们首先来试着把命题1推广到正方形的情形:命题2: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均内接于圆O,两个正方形的四边分别相交于八个点A1、A2(∈BC),B1、B2(∈CD),C1、C2(∈DA)、D1、D2(∈AB).求证:四条直线A1C1,B1D1,A2C2,B2C2交于一点.简证:如图3,连结.∵,∴.又∵,∴,∴.又∵,,∴≌.同理可得,≌≌≌≌≌≌.∴.还易得四边形是正方形,而,∴是正方形的一条对称轴.同理也是正方形的一条对称轴.而对角线显然也是正方形的对称轴.∴这个正方形的四条对称轴A1C1,B1D1,A2C2,B2C2必交于一点.这里要顺便指出的是,四条直线A1C1,B1D1,A2C2,B2C2的交点恰是小正方形和两个大正方形ABCD、的中心.更一般地,我们还可以把命题1推广到正n边形的情形:命题3:正n边形和正n边形均内接于圆O,两个正n边形的n条边分别相交,顺次得到的个点是、….求证:n条直线、…必交于一点.命题3的证明与命题2类似,这里不再赘述,请读者自行证之.——本文发表于华南师范大学《中学数学研究》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