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个人课题”研究报告(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江宁区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个人课题”研究报告(1).doc

江宁区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个人课题”研究报告(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6江宁区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个人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名称及界定课题名称:《同理心对初中思品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效初探》同理心:本课题中对同理心的应用与心理学中有所不同,它专指思想品德课程教师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已有的内心感受进行备课,预设学生的态度反应,并能根据课堂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对学生的内心矛盾与困惑心领神会,从而走进学生,达成教育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它是初中思品教学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品学科与其他学科区分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因为如此,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思品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难的一环,是学科的灵魂。二者的相通之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与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不同。它不可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一般说来,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没法"教"的。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是因为同理心要求教师转换角度,真正设身处地,用学生的眼睛、头脑、思维、经验等去备课、上课,使教学更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提高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效。二、课题理论(政策)依据1.同理心,这个概念与名词,是由罗杰斯所创的。他赋予同理心的定义如下:同理心的状态,或是要成为有同理心,就是要在保持自己的立场的同时,能进入到他人的内在,就好像自己就是那个人一样,去精准的理解他的感受与所说的意思。也就是说,去体察到他人的快乐或受伤的感受,并且能理解到其所发生的原因,但是同时要能意识到这只是一种“好像是”发生在我身上,但却不是真正我的经验。如果,这种“好像是”的品质失去了,那么这个状态是“认同”而不是同理心。2.同理心,是情商(EQ)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情商理论认为,情商有五个方面,分别是:自我情绪认知,自我情绪控制、自我激励、同理心、人际关系处理。同理心,重要的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将心比心,这样你就知道对方为什么会那么想,从而更能理解对方的做法,减少误会和冲突。阿瑟‧乔拉米卡利(ArthurP.Ciaramicoki)在《同理心的力量》一书中,勾勒出同理心的重要性。当我们要对他人表达同理心,必须以“理解”为核心,拒绝“同情”。3.在课堂中中我们经常与学生“人在一起”,谈论同一个话题,但是我们往往只是外在的,而非内在的在一起。虽然在一起谈话,讨论,但是我们却是各说各的话,一点也没有交集。不仅没有交集,而且有分裂之虞。这就是一种外在(躯体)在一起,但是“心”却没有在一起的意思,进而影响教学实效。4.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说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已成功了一半。古人说,信其师方能信其道。那么,哪些态度特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呢?一般认为,这些基本条件应包括:同理心、尊重、真诚。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由此,价值观教育逐渐融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之中。思想政治课是学生主流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阵地,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效任重而道远。6.人们在不断摸索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法,最后发现,自我教育,是价值观教育中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当道德教育内化于学生心中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是有效的。”何石明认为,“简单的教化势必将失去效果。不做道德的卫道士,用真实的情感去影响学生,让‘教师真实的情感’发挥教育作用,和孩子们成为最亲密的朋友,把价值观教育真正放到社会实践中去。”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研究,正确认识同理心,掌握同理心的表达,并学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转换角度,真正设身处地,用学生的眼睛、头脑、思维、经验等去备课、上课,使教学更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提高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效。四、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与过程(不少于2500字)(一)课题研究的内容:1.思品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影响教学实效的原因(1)备课方面的原因(2)教学过程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