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对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doc

对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摘要】搞好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衔接工作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做好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的衔接,是实现思想政治课与思想品德课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学衔接【Abstract】Doeswellthethoughtpoliticallessonandthethoughtpersonalcharacterclassteachingengagementworktoimprovestheeducationqualityofteachingtohavetheveryvitalsignificance.Completestheeducationalgoal,thecoursecontentandtheteachingappraisalsystemandsoonthreeaspectengagements,isrealizesthethoughtpoliticallessonandthethoughtpersonalcharacterclassteachingengagementefficientpath.【Keyword】thoughtpoliticallessonthoughtpersonalcharacterclassteachingengagement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思想政治课应与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才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但是,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初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些现象主要表现在:在初中阶段,有些地区思想品德课并没有被纳入中考科目,思想品德课被当作“副课”遭受排挤,时常为“主课”让路,在高中阶段,为了获得高分,教师只讲考点、重点、难点和热点,学生也只学得分点,而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些内容与高中的内容脱节或重复,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课的层次性和系统性。那么,如何有效地衔接高中与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呢?本文着重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评价体系三个方面作粗略的探讨。一、实现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衔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中阶段教育是初中的延伸和发展,作为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相互间的衔接就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教学目标的衔接则是前提条件。1、彻底抛弃“唯分数”观念长期以来,在沉重的升学压力下,各学校非常自然地将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在分值上占绝对优势的中考必考科目视为“宠儿”,物理、化学则成为“嫡系”学科,而包括思想品德在内的其它学科则沦为“庶族”,被称之为小学科。因此,思想品德是“小学科”的观念在学生乃至某些家长、老师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一部分初中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不重要、学不学无所谓。当前,部分高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动性不强,与他们在初中阶段形成的这种错误认识不无关联,可以说是初中教育存在的问题延伸到高中的结果。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这种“唯分”观念应该彻底被抛弃,代之以素质教育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并且在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中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奠定学科理念基础。正如****指出的那样:“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1]“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一生的轨迹。”[2]2、注重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独立性初中教育、高中教育,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相对独立的阶段,有自身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规律,基于初中和高中各自的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选择是有不同的要求的。无视不同阶段的特点,而笼统地确定相同或相似的目标体系,则无法准确地指导初中和高中的政治课的教学。因此,要充分认识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教育的不同层次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的不同来确定相应的教育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3]它既要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做准备,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思想政治课主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